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14篇 |
免费 | 60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746篇 |
工业经济 | 188篇 |
计划管理 | 1556篇 |
经济学 | 451篇 |
综合类 | 241篇 |
运输经济 | 40篇 |
旅游经济 | 1篇 |
贸易经济 | 560篇 |
农业经济 | 121篇 |
经济概况 | 267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6篇 |
邮电经济 | 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7篇 |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91篇 |
2021年 | 155篇 |
2020年 | 115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73篇 |
2016年 | 95篇 |
2015年 | 125篇 |
2014年 | 273篇 |
2013年 | 250篇 |
2012年 | 324篇 |
2011年 | 382篇 |
2010年 | 336篇 |
2009年 | 314篇 |
2008年 | 261篇 |
2007年 | 224篇 |
2006年 | 155篇 |
2005年 | 184篇 |
2004年 | 142篇 |
2003年 | 132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62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翻开建国以来的会计发展史 ,从来没有哪一年象 2 0 0 1年这样 ,会计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 ,广为政府、企业、国民关注和评说 ,成为各种媒体追逐的抢点新闻。这一年 ,党的总书记、国务院总理均郑重提出会计问题 ,朱基总理在亲手制定“约法三章”的基础上 ,还为会计题词“不做假账” ,国内大报小报争相报道会计市场问题 ,新华社《内参选编》也在是年 37期中以一半的篇幅披露、分析和解剖会计市场。从《“中国第一店”竟是假典型———新华社披露“郑百文”亏损 40亿》到《原湖北立华会计师事务所将一批“地雷股”托成“明星股”》 ,从《中天勤… 相似文献
2.
3.
会计报表审计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在会计报表一般审计程序中,了解程序、分析程序、询问程序、实地调查程序和向专家咨询等,在查找舞弊事项中都是非常有效的。另外,应该针对管理层逾越内控行为执行专门测试程序。 相似文献
4.
5.
建筑工程预算是依据不同建筑设计阶段的具体内容,以国家规定的计算规则,在准确计算工程数量的基础上,按国家或地区规定的定额、指标和各种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和确定建筑工程造价的技术经济文件。工程竣工后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变更费用及签证事项的价款在工程预算中进行调整,形成工程决算。 相似文献
6.
7.
1 引言 随着我国工程承发包市场更深入的发展及投资方式多元化,工程项目也趋于复杂化、多元化,工程总承包模式得到较大发展.由于业主倾向、资源配置和综合效益等优势,EPC模式成为目前我国工程承包市场上大力推行的总承包模式之一.EPC工程项目多集中在石油化工、制造业、交通运输和电力工业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工程项目具有以设计为主导、投资额巨大、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等特点.EPC工程总承包市场将是一个规模大、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市场.向EPC工程公司转型将成为我国大型建筑业企业实施组织变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舞弊已日益成为严重制约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毒瘤”。如何有效发现舞弊、如何对舞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国外,组织的高级管理层特别重视由内部审计师开展的舞弊审计工作。认为内部审计师对组织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都比较熟悉,而且内部审计工作的经常性使得内部审计师较外部审计师更具优势,因此内部审计师能够较早察觉引发舞弊的制度缺陷,更容易发现各种舞弊问题。本主要对内部审计师如何有效发现舞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退市制度变更为分析视角,考察了退市制度变更背景下不同时期各类盈余管理方式对ST类上市公司"摘星摘帽"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一退市标准制度下,自"戴星戴帽"至"摘星摘帽"期间,同真实盈余管理相比,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偏向于通过应计盈余管理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多元化退市标准制度下,自"戴星戴帽"至"摘星摘帽"期间,同应计盈余管理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相比,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偏向于通过真实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结论 表明,退市制度变更对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应计盈余管理、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产生了一定的治理效应,但也诱导了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转向隐蔽性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0.
李宣庆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4,(4):18-19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4年第2期刊登的《四家企业共用一个生产许可证如何处理》一文,就某电缆生产企业(以下简称A集团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在改制后如何标注、使用生产许可证标记、编号的问题,提出了四种处理意见。笔者认为,这四种意见均不够完善、准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