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投资性房地产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新准则规定在进行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中,有确凿证据表明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但也没有规定必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就使得许多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有选择或者不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自由,给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留下了广大空间。究竟哪些企业会选择公允价值模式,哪些企业会依旧选择成本模式?为什么大部分上市公司依旧采用成本模式,是因为公允价值技术上难以取得,还是另有原因? 相似文献
2.
投资性房地产的界定及后续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投资性房地产方面的准则.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引入有利于反映我国企业房地产的实际构成情况及各类房地产对企业经营成果的贡献情况. 相似文献
3.
投资性房地产为什么不愿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不同模式对企业利润等方面产生不同影响,本文从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出发,分析了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方式的现状。即多数经营房地产的上市公司不愿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以选择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现状,能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然而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大部分上市公司仍坚持成本模式.本文分析了影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选择的因素,据此提出了推行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投资性房地产经营时,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模式的选择是企业经营成功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此文中,笔者主要对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两大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分析了不同企业选用适合企业发展的核算模式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号——投资性房地产》明确规定了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范围以及所适用的计量模式,并规定企业在满足相关条件时可以选择公允价值后作为续计量模式,那么,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三年半之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中的情况怎样?又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2006年的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出台,对于公允、客观地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具有积极意义.首先介绍了投资性房地产及其两种后续计量模式,其次提出了两种后续计量模式的优点,接着详细分析了其后续计量核算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主要讨论成本模式计量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与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之比较。它们不同之处有:账户设置不同、适用条件不同、后续计量不同和相互转换时的会计处理不同。它们相同之处主要有:购买或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相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相同、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期间取得租赁收入处理相同和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会计与税收目标的不一致,使得投资性房地产某些事项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产生一定的差异,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这些差异,是会计工作者也是税务工作者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