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财政金融   1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际投机资金的"放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文进 《海南金融》2005,(11):11-13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给许多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业即将对外全面开放,我国发生金融波动甚至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加大。比较分析其他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过程,可以看出,国际投机资金的“放大效应”是导致一国流动性丧失而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国际资金流动的放大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左斐 《保险研究》2011,(9):19-25
相比直接的灾后财政救济,利用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能实现对财政投入效果的放大。本文在对中国和其他实施农业保险国家的对比中总结出对农业保险财政投入的范围、形式,重点剖析了利用农业保险实现财政投入放大效应的作用机制,提出了衡量这一效应的方法和指标,并据此对我国主要农险经营模式的实际放大效果及其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本文针对现实提出应总体上提高中央财政对农险保费的补贴比例,加大对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业务投入,及丰富财政投入形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评估执业过程中,多次遇到交叉持股的情况,发现两家或多家公司的交叉持股会对评估增减值产生一种放大效应。笔者以两家公司的交叉持股为例,对这个放大效应进行了分析,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中央支农惠农的力度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大幅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从目前各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情况看,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特别是在加强面向农民的保障能力建设、化解农民面临的风险等领域,利用保险这一金融工具,可以更好地实现支农惠农财政投入的放大效应,对于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巩固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保险》2008,(3):6-6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保集团总裁吴焰建议:1、充分利用保险机制,实现强农惠农财政投入的放大效应。2、加强面向农民的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5、尽快建立并完善与我国林业制度改革相配套的政策性林业保险保障体系。4、在我国农业保险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推进农业保险立法。  相似文献
6.
彭路 《金融研究》2018,454(4):88-103
农业生产的规律和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容易触发由偶然事件引发的金融道德风险,这些道德风险经农业供应链的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羊群效应和合成谬误集聚并放大,可能引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这一论点,本文采用序贯博弈方法以及实证方法证明了基于龙头企业决策的农业供应链金融道德风险放大的可能性。为了防范农业供应链金融引致的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可与农业龙头企业合力推行订单模式,强化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封闭式管理,积极融入农业供应链文化价值体系,并加强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协调监管。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92年至2012年的中国季度数据,基于固定资产投资和产出的时间序列性质,对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波动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对经济周期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上述实证结果蕴含着重要的政策含义:中国应通过推动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丰富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等途径,平滑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并进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2013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来,上海自贸区已运行一年。从其功能定位来看,成果是突出的,宏观经济运行和国际经济政治的某些变动还使得其成果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9.
企业并购是产业演进的动力之源。然而,利用关联交易手段,企业跨区域并购将引致区域税收转移,而且,通过资本市场放大效应,企业并购中形成的税收转移、财政补贴等有可能演变为收购资金的来源。因此,我国应建立中央政府为主的区域税收分配协调机制,促进地区均衡发展,建立统一市场,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兴化市,作为以农业闻名的全国粮棉生产基地.农村面积较为广阔。“三农”问题突出。农业银行兴化市支行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适时调整经营和服务定位.深化“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加大信贷扶持农村中小企业的力变。截至2008年10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44172.14万元.已超出上年度涉农贷款总额795.65万元,为服务“三农”,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