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际投机资金的"放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给许多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业即将对外全面开放,我国发生金融波动甚至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加大。比较分析其他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过程,可以看出,国际投机资金的“放大效应”是导致一国流动性丧失而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国际资金流动的放大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相比直接的灾后财政救济,利用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能实现对财政投入效果的放大。本文在对中国和其他实施农业保险国家的对比中总结出对农业保险财政投入的范围、形式,重点剖析了利用农业保险实现财政投入放大效应的作用机制,提出了衡量这一效应的方法和指标,并据此对我国主要农险经营模式的实际放大效果及其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本文针对现实提出应总体上提高中央财政对农险保费的补贴比例,加大对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业务投入,及丰富财政投入形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十七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中央支农惠农的力度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大幅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从目前各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情况看,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特别是在加强面向农民的保障能力建设、化解农民面临的风险等领域,利用保险这一金融工具,可以更好地实现支农惠农财政投入的放大效应,对于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巩固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农业生产的规律和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容易触发由偶然事件引发的金融道德风险,这些道德风险经农业供应链的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羊群效应和合成谬误集聚并放大,可能引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这一论点,本文采用序贯博弈方法以及实证方法证明了基于龙头企业决策的农业供应链金融道德风险放大的可能性。为了防范农业供应链金融引致的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可与农业龙头企业合力推行订单模式,强化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封闭式管理,积极融入农业供应链文化价值体系,并加强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协调监管。 相似文献
7.
8.
自2013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来,上海自贸区已运行一年。从其功能定位来看,成果是突出的,宏观经济运行和国际经济政治的某些变动还使得其成果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9.
10.
江苏省兴化市,作为以农业闻名的全国粮棉生产基地.农村面积较为广阔。“三农”问题突出。农业银行兴化市支行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适时调整经营和服务定位.深化“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加大信贷扶持农村中小企业的力变。截至2008年10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44172.14万元.已超出上年度涉农贷款总额795.65万元,为服务“三农”,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