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政府预算与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与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转变多方面的要求,有利于建立一个健全透明的政府预算和会计体系,进而达到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控制财政支出、有效评价政府绩效、防范财政风险和提高政府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OECD国家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首先总结了权责发生制预算改革对于我国政府转型、财政体制改革以及提高政府预算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在借鉴OECD国家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政府预算、行政效率和财政民主——兼论我国公共预算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一般认为是公共财政的核心与关键.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及其成效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可以说,政府预算在经济技术层面要讲究行政效率,同时在政治层面要强调民主理财.实现财政民主与行政效率的协调、统一是政府预算管理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在推进我国公共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应当适应民主政治发展和行政管理进步的新形势,注重追求民主理财与行政高效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适度分离与协调:一种适合我国的改革路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国现有预算会计系统的局限性引发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改革诉求。理论研究者们希望通过引入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概念与企业会计中的应计制基础对我国现有预算会计系统进行改造,以便披露完整的政府财务状况与运营业绩等财务信息。然而,一味强调以政府会计取代预算会计,在政府会计系统中直接提高应计制运用的比重,又必将削弱会计系统的预算管理功能。本文借鉴了IPSAS第24号准则等规范的做法,分离并协调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系统,试图改变政府会计改革的两难局面。 相似文献
5.
6.
我国预算监督机制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算监督是政府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完善的预算监督机制是财政决策符合广大公众意愿,预算资源配置合理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化,我国传统的、非规范化的预算监督机制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健全政府预算监督机制,强化预算监督力度,成为我国下一阶段政府预算改革非常关键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7.
论财政监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财政监督往往是"管、卡、压"的代名词,是对于违反财政规章制度的人和行为的惩罚与制裁。市场化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框框条条,财权财力与管理制度呈现了分权的趋势,此时还需要财政监督吗?这种看法其实是很大的误解。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不仅需要财政监督,而且还离不了财政监督,但财政监督的方式、方法、目的、手段和作用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目前政府分配秩序极度紊乱,财政效率低下,浪费腐败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政监督未能顺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对财政工作形成有效的监督。在政府权力的滥用与失范,从而处于极度紊乱的状态中,是不可能建成市场经济的。为此,重新认识财政监督,探索市场经济下公共财政监督的特点,针对我国国情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监督制度,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拟就此谈谈自己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8.
9.
关于建立政府会计准则体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课题拟在分析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利弊,学习借鉴国外政府会计规范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主要内容以及政府会计准则与预算法、会计法、政府会计制度等相关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0.
对政府会计改革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原来叫预算会计改革),实际上在2001年就开始启动。2001年8月28日楼继伟副部长在大连市《政府预算与会计权责发生制》国际研讨会上就指出,政府预算会计制度有必要深化改革。2004年9月15日,国库司詹静涛司长在《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国际研讨会上,就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必然性、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要着重研究的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并首次提出了建立“两个体系一项制度”的框架(即政府会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