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金融监管框架的演变趋势与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全球金融监管框架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注重激励相容,强调金融机构的商业目标与监管机构的监管目标的一致和协调.本文分析了当前全球金融监管的演变趋势和主要特征,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为金融机构、特别是新兴的金融机构、区域性的金融机构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构建预先承诺制的激励相容监管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预先承诺制是采用激励相容的原理,设定一个测试期间,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测试期初向监管当局承诺测试期内将保持的最大损失值,淡化过程监管,金融机构自主选择风险管理模型,但是若测试期的累计损失超过承诺水平,监管者将对该银行进行处罚。在我国引入并推行预先承诺制,将能较好地解决监管与被监管者之间的目标冲突。 相似文献
3.
激励相容:我国银行监管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 年 来 , 我国 银 行 监 管取 得 了 明 显成 效 , 监 管水 平 不 断 提 高 。 但 同 时 , 我 国 银 行 监 管 中 存 在 一 些 特 殊 的 问 题 主 要 表 现在 监 管 不 足和 监 管 过 度并 存 。 激 励 不 相 容 的 监 管 是 造 成 这 种 现 象 的 重 要 原 因 。 本 文 首 先 提 出 了 银 行 监 管 的 激 励 相容 理论 , 接着 分析 了 激励 不相 容 监管 带来 的 问题 ,最 后 提出 了我 国 引入 激励 相 容监 管的 建 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监管运行中激励相容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博奕论,作者揭示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难以提供有效监管或监管效用不足,以及由于监管机构监管效力不足导致金融机构存在巨大风险。解决监管机构效率低下的关键在于,通过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等在社会公众与监管当局之间、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和监管当局内部形成激励相容机制。 相似文献
5.
激励相容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之间的关系,说明隐性存款保险机制是激励不相容的,会增加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只有在建立有效的金融机构退出清算机制的条件下,才能够维护市场约束和最小化道德风险。为此,本文在分析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的公共政策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激励相容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6.
发展和改善国家助学贷款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丹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6,(6):59-6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以来,运用商业化手段实施政策性业务,供需矛盾不断激化,放贷比例过低,还贷违约率过高,行际、校际、地区分配不平衡。虽然实施效果一直不尽人意,但还是帮助不少贫困学生解决了经济困难。在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已经并完全可以在发展中解决。
本文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加大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延长还贷时间,增加还贷计划调整次数,按就业地收入水平还贷,改进财政贴息的方式等等诸多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险公司同保险代理人之间的关系是委托一代理关系,因此委托一代理理论同样适用于我国保险代理人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合理的代理人激励和约束机制,使代理人效用最大化目标同委托人效用最大化目标相一致,代理人自愿向委托人提供各种信息,实现二者的激励相容。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融资断点链接的激励相容设计:龙口港物流链商品融资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信贷配给和激励相容理论对龙口港物流链商品融资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激励相容"机制设计,成功引入第三方龙口港监管方式的物流链商品融资,减少了银行与中小企业问信息不对称的交易障碍,实现了动产质押,有效链接了中小企业融资断点.同时,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实现了信用增级,缓解了信贷配给约束.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易复制性,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标与激励:两种小额信用贷款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浙江省台州市两种小额信用贷款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农村信用社由于正向激励不足,小额信用贷款发展正面临着困境.与此同时,两家城商行因地制宜地设计出一种激励相容的制度,使得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具备了可持续的商业价值.文章最后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资本约束、激励相容与银行业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风险可以划分为商业性金融风险和制度性金融风险.制度性金融风险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因此银行监管激励相容度是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概念.在银行发展史上,呈现出两种迥异的银行成长模式:一种是资金约束型的数量成长模式;一种是资本约束型的质量成长模式,资本约束型的质量成长模式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资本约束机制与激励相容机制共同发挥作用是银行监管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运作的必要条件.激励相容和资本约束要以监管绩效为基础协调发挥作用、不可分割.资本约束与激励相容理念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中,而且体现在国际银行业监管实践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