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财务舞弊症结探究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美国近期刮起的财务舞弊案风暴不仅使投资者和债权人损失惨重 ,也使社会公众对美国公司界丧失信心。这一连串的恶性财务舞弊案凸显出美国制度安排的结构性缺陷 ,迫使人们反思这些舞弊案的症结所在。本文提出 ,华尔街本末倒置的盈利预期、公司界扭曲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独立董事摆设性的督导模式、管理咨询机构有失偏颇的出谋献策、准则制定机构对规则基础游戏规则的偏好 ,以及会计职业定位紊乱重心偏离审计业务 ,是导致美国财务舞弊屡禁不止的六大病因。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透明度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总被引:71,自引:1,他引:70
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公司透明度作为衡量公司治理效率的标志 ,并为提高企业透明度做出了种种努力。中国同样面临提高公司透明度的问题 ,然而截至目前 ,国内并没有关于企业透明度与公司治理机制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以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作为公司透明度的替代变量 ,分析了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透明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独立董事:代理问题之一部分 总被引:70,自引:4,他引:66
本文研究独立董事制度。经理人的性质在于其是以经营才能方面的人力资本优势加入企业合约而实质拥有企业剩余控制权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当董事和董事会实质拥有企业剩余控制权时, 独立董事和内部董事都是企业的经理人, 董事会就是企业的管理层, 董事 (董事会) 与股东之间存在着实质的代理关系和代理问题。因此, 作为经理人的独立董事, 其本身首先是代理问题的一部分, 只有在其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之后, 独立董事才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本文认为, 有关各方缺乏对独立董事的经理人性质和其本身首先是代理问题的一部分的共同认知, 而这正是导致企业董事会的独立性与企业业绩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或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理论、经验与实践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所占的比例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特征。有观点认为 ,独立董事制度为公司的权益资本和管理雇佣契约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治理措施。经验分析表明 ,目前实行的独立董事制度并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用。政策制订部门的当务之急就是协调监事与独立董事之间的功能冲突 ;同时 ,注意治理机制的互补作用 ,打造独立董事市场 ,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 ,并强化立法的质量与增大执法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选取2001、2002年度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作为测试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的某些重要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经验分析表明:我国的董、监事会制度在监督公司财务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其中,董、监事会会议频率,持股董、监事的数量和比例,独立董事数量,监事会规模等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呈显著相关;而董事会规模因素、灰色监事、名誉监事等却未对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缺陷与改进——一个基于制度分析的研究框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认为,为改革董事会、完善公司治理而出现的独立董事制度须有相应的制度与之相配套,这些制度由包括外部公司治理制度、内部公司治理制度以及独立董事制度本身在内的公司治理制度,以证券法律制度为代表的非公司治理制度和以文化为主要内涵的非正式制度等所组成。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尚未能为独立董事制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造成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先天缺陷,而对这些局限认识不足所导致的独立董事制度设计偏差则形成独立董事制度的后天不足。为完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应该从制度分析入手,标本兼治,长期治本,短期治标,以治标为手段达到治本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独立董事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 ,以EVA表示公司业绩 ,研究国内独立董事薪酬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独立董事薪酬受公司业绩、规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工作时间和相对规模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独立董事制度建立与完善的会计视角解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我国现阶段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是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试图从会计的视角来诠释独立董事制度形成的理论基础 ,认为现行西方独立董事制度存在两种基本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其面临法律环境上的差异 ,在分析了我国试行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基本动因后 ,提出应当从五个方面逐步规范与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