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完全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6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独立性缺失:影响会计诚信的根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频发会计失真事件,从银广夏陷落,到中天勤崩塌,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致使会计行业陷入了信誉危机,会计诚信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影响会计诚信的深层原因在哪里?我们认为,独立性的缺失,是影响会计诚信的根源。一、缺乏独立的委托人根据契约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企业是若干契约的组合。契约的当事人一方为资产的所有者,是委托人;另一方为资产的使用者,即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是受托人或代理人。委托人将资产的使用权以契约形式转让给受托人或代理人,契约(代理)关系即告成…  相似文献
2.
国外金融监管组织结构的演变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桂梅 《海南金融》2000,(10):36-39
3.
国际经验: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文泓 《中国金融》2003,(15):21-25
4.
近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金融监管体系现代化蓝图》,以建立新的适应金融业发展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蓝图在梳理现行金融监管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成立三个层次的监管机构,统一监管目标、监管框架和监管标准,以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作为"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一旦实施,蓝图将改变美国现行金融监管体系明显滞后于当代金融业发展的现象。但是,为平衡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蓝图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而动荡的金融市场环境及政治制约导致的多方争议也决定了蓝图的实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及监管的经验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有许多比较成功的经验.我国在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的同时,应借鉴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在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和监管方面的经验,还应从法律上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政府也须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提高监管机构的协同监管水平和发挥行业内部自律监管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分业监管协调合作的制度安排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我国目前的分业监管体制下,加强金融监管的协调合作有其现实必要性.我国的分业监管协调合作应该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制度安排,需要从加强金融监管机构与中央银行的协调合作、加强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协调合作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合作等三方面来完善这一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中反思金融监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之深,范围之广是所有金融机构、监管机构以及各国政府始料不及的,世界各国的主要银行都不同程度受到牵连,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都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并且已经波及到实体经济,世界经济衰退的迹象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8.
当前邮政储蓄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斌  雷薇 《中国金融》2005,(17):26-28
目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非原则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概据《方案》,中国邮政将一分为三;重新组建国家邮政局,作为国家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各类邮政业务;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  相似文献
9.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推进此项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利率市场化改革影响面广,涉及面大,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贷款减值准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家新 《金融会计》2007,(11):16-22
就会计而言,银行需要通过计提减值准备以准确反映贷款价值;从监管角度看,银行需要维持足够的贷款损失准备抵御预期损失。因此,贷款减值准备一直受到会计主管部门与银行业监管机构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