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市场认同企业的研发投入价值吗?来自沪深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是否认同企业的研发投入价值直接影响到企业R&D投入的动机和效果,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理论和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研究了产品市场和股票市场是否认同企业的研发投入价值。实证结果表明:(1)在产品市场上,消费者认同企业的研发投入价值;高新技术行业的企业与非高新技术行业的企业所获得研究发投入的市场效果不同,前者获得了更高的销售毛利率,有更大的市场认同度;相比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控股公司,消费者对第一大股东性质为非国有控股企业的研发投入价值有更大的认同度。(2)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对公司披露的研发投入价值并没有得到显著性认同的证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股票市场支持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2.
财政分权、晋升竞争与企业研发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内生于财政分权和晋升竞争制度安排的地方政府干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指出在财政分权与基于GDP增长的官员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官员追求任期内的政绩和经济利益的诉求更加强烈,这导致地方政府以及政府官员会利用控制的资源或手中的权力积极干预辖区企业经营行为,影响了企业作出有效率的投资决策,旨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基于GDP的晋升激励的地方政府干预行为抑制了辖区内的企业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3.
企业研发投入与业绩的相关性——基于电子信息行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知识、信息为特征的新经济社会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R&D.R&D是企业成长的源泉和内动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优势的基本保证.那么,企业研发投入与业绩的相关性到底如何,就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颇为关注的问题.限于企业个体研发数据的非公开披露,国内从微观层面研究研发投入与业绩的相关性的文献较少,而且实证研究也多以一元线性模型为主,本文利用电子信息行业的相关数据,对企业研发投入和业绩的相关性从微观层面进行多元回归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业绩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发强度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4.
研发投入、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创业板企业2010~2014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探讨冗余资源对于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当期绩效显著负相关,而与滞后一至三期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考虑企业冗余资源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沉淀性冗余资源和非沉淀性冗余资源对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分别具有负向和正向的调节效应,说明沉淀性冗余资源不利于企业研发绩效的提升,而非沉淀性冗余资源则可以有效促进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提高研发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5.
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技术能力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技术能力、吸收能力都与企业研发创新存在密切的联系,论文结合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和现有技术能力与吸收能力的观点,分析了技术能力与吸收能力的差异,提出了企业技术能力与吸收能力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型,初始技术能力构成了吸收能力的基础,吸收能力的不断增强,是提升技术能力的重要支撑,双方的互动协调增长是两种能力发展的保证,企业长期持续的研发活动是技术能力和吸收能力互动增长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将创始经理人与一般经理人、股东区别开来,并利用研发决策这一典型的风险决策来分析检验创始经理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文章指出创始经理人不同于普通股东与经理人,对企业的风险行为有着特殊影响。对于创始人仍为管理层的企业而言,创始人比例、管理层的股权分散度以及创始人是否担任企业CEO都会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中小板上市企业数据的实证表明:1)创始经理人在高管团队中的比例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投入;2)高管团队持有的股份越均匀,创始经理人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越小。而创始人担任CEO则会进一步抑制研发投入。文章将创始经理人纳入公司治理的研究框架中,并为企业研发投入的微观研究提供了另外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9.
面临跻身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历史性机遇,囿于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开发时间长等产业特点,在蓬勃的资本市场力量的推动下,国内生物制药正在小步快跑地进入并购时间。 相似文献
10.
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激励效果是国内外学术界、政府部门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迄今为止的研究获得了一些经验证据,但结论并不统一。本文回顾国内外关于R&D投入、税收优惠政策与R&D投入相关性研究的已有文献,并分析了最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