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市公司投资决策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0
研究公司投资的融资约束问题是西方最近20年来的热门话题之一。由于新古典投资理论和托宾Q理论在测定相对持续的投资需求模型中,忽略了融资因素产生的影响,其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受到了怀疑。在宏观和微观两个需求层次的推动下,一些经济学家指出,由于不完全资本市场的存在,公司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会引起和放大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2.
宏观经济波动与信用风险:结构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之间的关系大致上可归纳为两种典型情况.但实践中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监管者都没有走向这两种极端情形.通过将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考虑到模型中去,可以对结构模型计量影响信用风险的这种周期性因素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波动背后的政府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后的历次宏观经济波动,通过对每一次波动背后原因进行探索,试图从中分析政府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本文认为,政府部门的影响是历次宏观经济波动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虽然政府部门的职能正在不断转型,但是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并未消退,政绩考核的数字指标、投资手段的方便获取、地方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寻租激励的存在,都导致了政府部门时常介入具体的经营活动,起着类似于一个微观经济主体的作用,从而影响到市场的正常运行。因此,政府部门退出具体的经营环节,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完善市场的培育者和监管者之上。 相似文献
4.
不良贷款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不良贷款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尽管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宏观经济波动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十分显著。近期,江苏银监局组织力量对不良贷款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约70%不良贷款的形成与宏观经济波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银行业:保增长与防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形势下,在中国经济面临保增长和扩张内需的背景下,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之际,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08年中国银行家论坛于2008年岁末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类银行业机构与监管层面的领导和代表齐聚一堂,就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同探讨中国银行业应如何配合宏观经济调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在宏观经济波动中拓展业务的同时加强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6.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波动与消费、投资及进出口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利用我国1979~2003年的年度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经济波动与消费、投资及进出口之间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和短期的波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消费和投资是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两大主要力量,进口和出口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不大,净出口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经济波动、不良贷款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经济变动及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波动的信贷周期及银行亲周期性的双重特征极易触发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以经济波动与不良贷款的关系为切入点,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上述问题并证明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研究、评估经济波动对银行业的潜在影响、审慎使用信用风险模型、实施差别化的调控政策、推进银行战略转型等政策建议,以有效预防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8.
金融开放视角下宏观经济波动问题研究——以东亚国家(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金融市场的开放推动了资本在国际间的大规模流动,大量的国际资本在促进东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埋下了经济波动的隐患。结合东亚经济体的实际特点,本文采用Aghion等(2004)提出的动态开放经济模型来分析金融开放对东亚不同类型国家(地区)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利用东亚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由于国内金融体系发展程度的差异,金融开放对于东亚不同类型经济体产生的影响不同,金融开放缓解了东亚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波动,但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波动。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东亚的发展中国家要加快推进国内的金融体系建设,以降低国际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波动与金融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密切相关,剧烈的经济波动严重影响金融稳定,金融稳定也直接反作用于经济发展.本文立足经济波动理论,研究我国经济波动对金融稳定可能造成的影响.首先对我国本轮经济波动进行解释,然后探讨了经济波动促使影响金融稳定的风险积累,结合未来几年宏观调控等国内因素、WTO等国际性因素,分析出政府主导型的投资过热将可能严重影响到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品市场波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商品市场波动与对策研究》课题组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25(6):100-106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商品市场出现了很多新特征.从消费品市场波动与生产资料市场波动、商品市场波动与投资波动、商品市场波动与货币供应量变化、商品市场波动与经济波动的互动关系四个方面可以描述我国商品市场的波动形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