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2.
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区经济生态差异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把我国区分为东中西部的基础上,探讨经济生态地区差异是否影响企业费用"粘性"行为.通过选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的制造业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在三大经济地区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东部企业费用"粘性"行为最弱,中部次之,而西部最强. 相似文献
3.
开发吉林玉米经济新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玉米经济发展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应当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以玉米经济和生态食品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特色产品,加大科技投入,狠抓精深加工。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把玉米经济建成吉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再造吉林产粮大省新优势。 相似文献
4.
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游牧变为定居;其次是不合理的围栏;再次是开垦草原或引入农业生产模式.制度模式多元化、有效的产权制度、吸收草原产权的内在制度基本制度--游牧规则、合理的放牧制度、重建合作经济制度、牧区人口转移是在不同次进行改革和创新、进行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草原牧区的文化层次上的创新应汲取游牧文明的合理内核--生态文明,这是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永明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4)
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不仅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已成为当地民族生存的重大隐患.本文分析了影响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贫困与生态脆弱互为因果的关系.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发展西部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县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铁良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4):53-5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原崛起,破解"三农"难题,关键在县域经济,重点、难点也在县域经济.受多种因素影响,河南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环境代价过高,污染物排放强度大,这使解决好环境资源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因此,研究解决县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既是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利益,更是实现农业生态的持续性、农村社会的持续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性,并最终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论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金融风险表现尤为突出,潜在的危害史为严重。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重视农村金融风险、研究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曾珠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3,(1):34-38
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着现实的经济学背景,也是对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生态产品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我们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和要求。从微观产品角度来说,可以将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作为考评地方政府业绩的指标;从宏观制度层面,需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评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