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1篇 |
完全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65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83篇 |
2011年 | 65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44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全球货币制度的历史变迁与亚洲区域货币整合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区域性货币组织的出现是国际货币制度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对亚洲区域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亚洲地区货币合作虽然存在充分的可行性,但无论从经济或政治角度来说,目前仍不具备组成货币区的条件,亚洲货币合作只能在较浅的层次上进行,要达到货币一体化,组成最优货币区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3.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虽然东亚地区目前还不具备成立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货币联盟的条件,但是各方面条件已和欧洲20世纪70年代的标准很接近,一些指标的差距,也随着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差距在缩小。东亚的一些子区域,比如东盟核心五国,更接近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因此,尽管建立东亚货币联盟还存在着诸多障碍,但并非只是一个憧憬,我国应持积极态度,并应该在东亚货币合作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性金融风险破坏性极大,直接影响了经济系统、区域、甚至一个国家的信用与安全,也影响到社会生活的稳定,识别系统性金融风险,建立健康的风险预警机制和控制机制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益的。同时,风险等级评价无论对事前主导性控险抑或是事后督导型化险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能够提高运作金融资源效率,使金融主体的功能达到耦合和高效。 相似文献
5.
最优货币区理论:欧元的启示与东亚货币区的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优货币区理论,为欧洲货币联盟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欧元的成功,对世界区域货币合作具有重要启示:建立在区域经济合作基础上的货币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通过区域货币合作,建立东亚货币区是大势所趋。现阶段,实现东亚货币区可以考虑采取分步走的方式,即先建立一些次区域货币区,然后逐步向外围国家和地区扩展,最终过渡到整个东亚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合作模式构想——基于战略联盟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企业面临筹资难、筹资成本高的困境,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要求较高,使得一些中小企业无法获得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虽然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但限于规模、资金瓶颈,无法很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本文试图建立商业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的战略联盟,尝试解决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的矛盾,实现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7.
欧债危机与欧元的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债危机愈演愈烈,至今远未结束.欧元区是否会走向解体,欧元作为一种国际储备货币的命运何去何从?己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欧债危机原因的分析,剖析了欧债危机对欧元带来的严峻挑战并展望了欧元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构建企业联盟 促进软件外包规模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进入2006年以来,以软件外包为特征的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国际转移,正朝着软件服务外包规模化与工程化和全球化的旷远目标前行。我国在国际软件竞争与合作的规模化潮流中也乘势前进,2006年软件收入突破410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6%。但有两点值得高度关注,一是软件外包发展迅速,但占软件收入的比重不高。据麦肯锡2005年度的分析,我国软件产业在全球软件总收入中约占4%弱,大大低于美国、欧盟和日本。2006年国内软件外包约占软件总收入的16%,全球软件外包 相似文献
9.
从组织资本角度看中外银行战略联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是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前的最后一年。各商业银行纷纷以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加快改革进度。伴随着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中外银行战略联盟。本文从组织资本角度,论述了中外银行战略联盟的意义,并针对联盟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国有商业银行实施战略联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给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但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中之一便是与外资金融机构更加广泛地开展银行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