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21世纪财务变革的重要前提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48
脱离或忽略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这一当代国际会计发展大趋势和重要的会计学前提(视角)来研究财务问题是不够全面和深刻的.价值是财务与会计的核心概念、本原逻辑和联结纽带;21世纪的财务变革正呼唤着"价值型会计模式"(即基于价值计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模式),并且这一模式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环境会计研究视角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西方国家与我国环境会计研究视角的差异是切实存在的,而辩明这种差异的外延与内涵,对于我国全面理解和正确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行经验至关重要。有鉴于此,本文对西方国家和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视角进行了分层次的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只有合理构建并正确应用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才能不断地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实施与持续改进。与以往基于会计审计视角、集中于单一方面的研究不同,本文将基于管理的视角,借鉴业绩评价理论成果,并整合现有的国内外内部控制评价相关标准,构建一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且满足我国企业管理层需要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从而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 相似文献
4.
金融资源论:对金融功能观与金融机构观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融资源论的提出是对金融基础理论研究的一次重大挑战.从金融机构观向金融功能观的演进是金融理论对现实世界变化的一种回应,金融资源论的提出同样是如此.金融资源的三个层次其实可以分为实体部分和功能部分,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分别与金融机构观和金融功能观相对应.由此可见,在金融资源论与金融机构观和金融功能观之间存在着某种逻辑联系,即金融资源论是对金融机构观与金融功能观的一种综合,具有更为开阔的理论研究视角.这既为金融资源论构建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金融资源论的进一步完善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综合思考,才能得到对一个市场流动性的全面认识。从比较的视角考察中国股票市场,我们发现其流动性远远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股票市场在提升流动性方面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观察流动性过剩的国际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流动性的不同界定当前不少讨论都在用流动性这个词汇,但实际上各自表达的内涵有很大的差异。首先,流动性可以指存量意义上的流动性(如货币总量、金融资产总量等),或者指这些总量的相关比率(如货币供应量或者货币供应量与GDP的比值)。其次,流动性还可以指增量的流动性,比如央行的基础货币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研究—从内、外部动力源视角的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来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开始蓬勃兴起.2006年,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200亿美元.特别是,中国在吸收外资保持世界领先的同时,自身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与其动力源紧密相关.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着内部与外部两种完全不同的动力源.内部动力源与垄断优势相关,外部动力源与技术获取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融资难:争鸣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其成因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特性,也有金融机构放贷的企业规模偏好,还有各种制度安排的偏差等。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复杂,现实中难以用单一或几种复合的手段解决问题,以至融资难现象迄今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有时甚至出现恶化迹象。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还需要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9.
金融产品创新视角下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金融产品创新视角剖析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本文认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根源在于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的过度发放和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和信用衍生品在全球金融市场泛滥,通过杠杆效应放大了实体经济中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从融资视角探讨可转换债券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5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其中对可转换债券的规定更合理、更完善,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可以公开发行可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改变了可转债品种的单一性.可转债市场在经历股改带来的转股冲击之后,将再度迎来扩容高潮.毫无疑问,可转换债券现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投融资工具,但从实践来看,上市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因此,从上市公司融资的角度通过对可转换债券快速发展及在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完善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的一些建议与对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