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财政金融   47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影响并在各个层面引发共振.对此,本文在着重分析美、英、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我国立场出发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日美两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最早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强国,比较日美两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理解美国当前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鉴于此,本文在分别介绍日本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背景、具体操作和政策效果的基础上,分析指出与日本相比,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仅关注货币供应量,而且更加侧重对资产进行结构性调整,但目前效果不甚理想,且对全球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迹象初显,通货膨胀预期抬头,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面临着退出的选择,为何退出、何时退出以及怎样退出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背景,进而研究具体的退出策略,并指出退出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最后预测美国的退出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量化宽松对世界新兴经济体影响及中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主要发达国家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措施基础上,通过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得出量化宽松政策将会降低新兴经济体债券收益率、促使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加大新兴经济体流动性过剩压力、加大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压力等结论,认为这些不利影响必然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稳定。因此,我国应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以应对中国可能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9月,美国宣布了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即QE3。但这次的QE与前两次相比,有着新的特点,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与前两次有所不同。本文分析这次QE的背景和目的,探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后,出于稳定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目的,美联储先后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针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的争论在学界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鉴于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美联储"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必然通过多种渠道对其他国家的资产价格和实体经济产生影响。本文通过事件法分析法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公告效应进行了检验,结论表明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公告效应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如市场预期,美联储在刚刚结束的10月议息会议上宣布终止资产购买,标志着长达6年的美联储量化宽松(QE)时代就此告一段落。然而,停止资产购买只是美联储回归货币政策常态的一个中间步骤,其庞大的资产负债表意味着围绕QE的话题还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回顾美国历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未来可能的退出步骤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我国外汇资金净流入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较大。针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产生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为解决经济危机困境而采取的非常规措施.对美国经济恢复效果微弱,对中国经济威胁却是强烈.美国多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深刻思考后就要实施必要的抵御化解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月25日,美联储举行2012年首次议息会议,会议声明显示出较为鲜明的量化宽松立场,这引起了市场各界对美国是否会在近期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的热议。文章综合美国经济基本面、通胀形势与欧债危机演变等多方面因素分析,预计近期美联储不会推出QE3,但2012年下半年QE3推出的可能性较大,这将促使资金加速流向新兴资本市场,并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