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所产生的创新效应。论文采用R&D投入作为创新投入的测度指标,采用新产品产值作为创新产出指标,运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验证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对该产业的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2.
通过计算分析了2000-2009年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20个制造业部门的Hovver专业化系数和Krugman专业化指数,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制造业专业化程度在2002-2005年经历了一次调整,调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环渤海地区间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三省两市之间制造业结构的差异从2006年以后趋于稳定,且各地区专业化程度分成三个梯度。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强,三省两市按照自身优势发展制造业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2001年到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黑龙江省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选用区位商作为测量工具,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业设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比较高;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的集聚程度比较低。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聚集水平与工业经济增长存在着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E-G指数,从产业空间、时间和地理空间等维度测度中国2005-2012年能源化工产业集聚状况。在产业内部,上游行业集聚水平非常高,中游和下游行业集聚现象不明显;在时间上,能源化工产业集聚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呈缓慢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西部地区上游行业集聚程度非常高,部分行业在东部、中部和东北呈现集聚现象,但并没有显现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落实,黑龙江地区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既是提高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我国进行战略储备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集聚程度不高的原因,进而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对策,从紧抓政策落实、优化产业结构、科学合理规划、加强自主创新、培养人才队伍五个方面试图为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建言献策是文章写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5,(25)
广西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相对其他的一些沿海省市来说比较落后,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建成,广西的物流产业集聚水平虽然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依旧满足不了相关的需求,因此就必须要提高广西物流产业的集聚水平,本文就此问题对提高广西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对策与建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西部的制造业重镇,了解其制造业集聚水平有助于破解制约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业瓶颈。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1年和2019年的数据,运用区位熵指数法测度并分析制造业集聚水平。结果显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的整体集聚状况不够理想,行业优势领域不多;2011—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31个行业专业化变动升降各半,新兴制造业崛起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退潮并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制造业集聚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凸显,重庆、四川各有优势领域,未来协同发展前景广阔。根据结论,提出进一步优化行业布局、壮大新兴制造业、改造传统制造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聚的非线性影响,应用门槛回归模型,以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基于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际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在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内各因素的影响下,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技术创新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区位熵)低于0.8500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当超过0.8500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首先从产品市场、知识创新等级、既有区位因素和研发要素投入四个维度来认识影响企业研发迁移的推力、拉力因素,进而在宏观层面研究近年中国企业研发迁移表现出的特征,结果表明:向东部集中的趋势不断加强;经费投入的集聚程度显著高于人员投入;主导省市在人员方面的优势低于资金优势.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