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许权价值、隐性保险与风险承担——中国银行业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特许权价值与风险承担为主要研究视角,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我国特许权价值经济效应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隐性保险降低了特许权价值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敏感性,特许权价值的自律机制不仅对国有银行几乎失效,而且对非国有银行的风险约束效应也不显著。如此说明当前中国商业银行受到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全面保护,从而弱化了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商业银行特许权价值:1994-2003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商业银行特许权价值(FV)与银行的冒险动机密切相关,FV高的银行因珍惜其FV,避免破产并被吊销执照,会自动采取审慎的经营战略,反之,FV低的银行冒险动机强烈,发生银行失败的可能性更大。本文以改进的方法度量了1994—2003年中国14家商业银行的FV,并对此面板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提高中国FV的对策建议,以强化中国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动机,增强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单位根和协整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内陆科技圈四个科技区域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这四个科技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与金融体系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四个科技区域的金融体系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有长期的支持效应,但金融体系的短期支持效应有较大的区域差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金融体系的短期支持效应显著,但有一定的时滞性,而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内陆科技圈金融体系的短期支持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总结有关银行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银行资本结构决定中的特殊性,并以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1997-2004年间的财务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盈利能力、银行规模、资产担保价值、资产增长率对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有比较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银行所有制性质对其有显著负向影响,上市对银行资本结构有负向影响,但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中国1986-2005年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城市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长期而言,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都不是城市化的原因,也就是说三大地区金融发展都没有促进城市化进程。东、中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城市化之间具有城市化引导金融发展的单向长期因果关系;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还具有城市化引导金融发展的短期因果关系。据此,本文最后提出了简短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7.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啄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融资啄序理论主张的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留存收益-债权-股权"的企业最优融资啄序,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1994~2007年的融资数据为样本,根据上市公司的规模、成长性和杠杆水平对其进行分类,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不同规模、成长性和杠杆水平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啄序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股权融资偏好,但这种偏好会受到诸如规模、成长能力和负债水平等内部条件以及外部融资政策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房价波动、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联立方程模型、面板分析技术及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房价波动、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分区域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房价的上涨与金融支持有关,过度的金融支持使东中部地区的房价偏离了经济基本面;中西部地区房价的上涨对银行信贷的扩张有显著影响,而经济增长是各地区促进银行信贷扩张的共同因素.此外,房价的上涨与银行信贷的扩张共同促进了我国各区域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评价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各行业的盈利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总体上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直是下跌的。通过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和流通股比例这三个变量在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时具有稳定性。股权性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影响。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则随行业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金融贡献差异分析——基于我国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我国东、中、西部省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区域性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金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弹性在各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贡献弹性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基于这一结论,我们提出建立动态的区域金融发展协调机制,逐步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以降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