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9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56篇 |
工业经济 | 89篇 |
计划管理 | 131篇 |
经济学 | 110篇 |
综合类 | 24篇 |
运输经济 | 3篇 |
贸易经济 | 147篇 |
农业经济 | 49篇 |
经济概况 | 256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16篇 |
邮电经济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81篇 |
2013年 | 160篇 |
2012年 | 167篇 |
2011年 | 122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活力》2014,(3):20-20,44
2013年是全省产业项目三年决战收官之年,也是富锦绿色食品产业园被列入省级重点产业园的第三年。自2011年,富锦市绿色食品产业园被省政府认定为享受省级经济开发区政策的工业示范基地、产业园建设上升到省级战略高度,成为全省21个重点产业园之一和三江平原唯一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以来,富锦市委、市政府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两同步、三提高”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拓展空间,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按照既定规划目标强化招商引资,精心打造立园项目,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园区建设者的辛勤努力下,黑龙江省(富锦)绿色食品产业园区的建设工作正在快速推进。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发达城市的经济活力越来越体现在某些高度依赖创新的产业活动上。城市所带来的集聚效应给创新的产生、扩散和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发展空间。一方面,随着创新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特征和主要驱动力,全国掀起了一场广泛的城市创新运动。另一方面,创新和技术进步只有充分扩散后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对经济的影响。正如空间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是重要的,创新扩散也离不开空间的作用。如何将创新驱动与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结合起来,推动创新在城市系统内部这个特有尺度内实现有效集聚与扩散,提高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效能,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对城市创新空间网络基本特征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连的实例,提出了城市创新空间网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模式,并构建了城市创新空间的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3.
4.
产业园区是政府为了促进某一产业的发展而将区域内有效的资源聚集起来,创造产业调整升级的特定空间。产业园区从建立到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现代企业制度的约束。而内部控制是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园区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产业园区只有尽快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打破发展壁垒,提高园区的竞争实力。本文基于产业园区房地产行业内部控制建设,对完善内控制度的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生态产业园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友好双重目标的有效途径。生态产业园的形成与演化有其内在规律,同时又受到经济环境、地理位置、法律制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一定的异质性。依据对现有世界各国生态产业园区的了解,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结论,对生态产业园概念、特点及发展状况进行了描述和总结,并分别讨论了市场和政策在产业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最后,总结了位置集中、科技信息、社会参与、经济利益等产业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7.
产业园区作为一种经济集聚现象,要体现出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与外部经济效果,必须以产业集群的构建为基础。要依据已有地方经济特色,培养内生增长型的产业集群,来规划和发展特色产业园区,推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升级,从而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9.
巴彦县兴隆产业园区位于巴彦县兴隆镇城区北部,南距哈尔滨市62公里,北邻绥化18公里,哈绥高速公路附线和滨北铁路交汇于此。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入驻企业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企业职工4171人,园区年实现产值18亿元。 相似文献
10.
Yan Manman 《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09,(21):31-32
Speaking of 798, it is never to be a strange place for the readers. Now as a new travel landmark of Beijing, it entertain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tourists every day. For most people, it is a scenic spot, but actually, its real identity should be a 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successful mod 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ial parks. And now it is also listed as one of the top 10 cultural creativity industrial parks in Beijing. But how are the culture dealers running their business right now? How do they feel about the DAD's development? The reporter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visited some of them for answers, but the results are a little bit surprisin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