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22篇
  免费   724篇
  国内免费   238篇
财政金融   7238篇
工业经济   3705篇
计划管理   14942篇
经济学   7488篇
综合类   3876篇
运输经济   814篇
旅游经济   111篇
贸易经济   9944篇
农业经济   3616篇
经济概况   5695篇
信息产业经济   144篇
邮电经济   11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746篇
  2022年   649篇
  2021年   928篇
  2020年   1126篇
  2019年   1425篇
  2018年   524篇
  2017年   992篇
  2016年   1346篇
  2015年   1994篇
  2014年   4179篇
  2013年   3481篇
  2012年   4115篇
  2011年   4868篇
  2010年   4466篇
  2009年   4094篇
  2008年   4015篇
  2007年   3109篇
  2006年   2396篇
  2005年   2319篇
  2004年   2306篇
  2003年   2355篇
  2002年   1476篇
  2001年   1232篇
  2000年   1013篇
  1999年   404篇
  1998年   386篇
  1997年   246篇
  1996年   254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77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创新已成为企业提质增效和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化创新准备影响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数字化创新准备正向影响企业数字化创新,动态能力在数字化创新准备与数字化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与机械式工作单位结构相比,数字化创新准备在有机式工作单位结构中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动态能力,并且动态能力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的正向作用也会得到增强,从而能够强化动态能力在数字化创新准备与企业数字化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楠  李谦 《科技和产业》2023,23(21):122-128
绿色并购作为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方法,能否为重污染企业带来协同效应价值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提出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对收益法改进,并综合应用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B-S(Black-Scholes)模型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协同效应价值进行评估。最后以中欣氟材收购高宝矿业为例,评估其绿色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价值。研究结果可为并购后管理者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提高重污染企业的并购管理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沙青 《经济师》2023,(11):129-130
全球变暖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金融支持与减碳减排联系密切,在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产方式方面影响显著,能够引领全面绿色转型。文章通过研究金融支持与碳排放的关联关系,测度促进节能减排重要因素的时间序列关系,能够深层挖掘如何通过金融支持更好地实现碳排放减少,政府和市场有针对性地制定减排政策实现双轮驱动,有效防范变革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可能性,确保降碳软着陆。  相似文献   
4.
唐虹  费翔 《财经科学》2021,(4):62-75
本文首先基于委托-代理模型构建了一个数字平台控制劳动力供给的行为经济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平台控制劳动的方式和心理机制;然后建立了一个赫克曼(Heckman)选择模型,利用Uber的大数据实证分析了网约车司机的劳动决策.研究结果表明:(1)在零工具有参考点偏好的前提下,数字平台通过高货币激励或高目标奖励使零工劳动者的参考点具有适应性,进而避免其过早地陷入“收入目标”行为;(2)数字平台利用零工劳动者的厌恶损失偏好,对其实施控制以延长工作时间;(3)网约车司机存在“收入目标”行为,且该行为呈现出动态性的特点;(4)收入激励和“峰时”溢价对网约车司机的工作概率和工作时间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且在一天的某个时间段内能够抑制网约车司机的“收入目标”行为.可见,零工经济时代到来,一方面提高了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数字平台通过劳动控制变相延长了零工的劳动时间,加剧了剥削.  相似文献   
5.
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国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是核心问题.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成果不断改善和提升,但绩效提升幅度有限,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尤其是自然生态规律和市场经济矛盾、城市现代化发展与生态贫困矛盾以及资本逐利性与环境保护公共物品内在属性之间的矛盾.对此,需进一步深化绿色改革,通过提升绿色供给发展低碳经济,创新生态文明制度,构建符合中国绿色经济发展需求的机制、体制,推进生态文明和绿色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数据权益的刑法保护”问题,在理论层面上,可从“刑法解释论”和“刑法立法论”两种路径进行探讨。“刑法解释论”探讨路径以现行《刑法》罪名体系为出发点,主要任务是揭示哪些罪名的犯罪构成之设置是以“数据权益”为规范保护目的;“刑法立法论”探讨路径是在刑法立法层面上探讨立法者为在刑法政策上实现数据权益的刑法保护这一目的,动用刑罚禁止何种行为类型才具正当性的问题。然而,两种探讨路径都将依赖于“数据权益”的内涵确定以及法益格的认定问题,换言之,是刑法法益理论在数据权益刑法保护问题上的具体运用。《民法典》第127条并非是关于数据的确权性规定,且在民法理论界关于数据权益的法律属性存在诸多争议的状况下,“数据权益”内涵不明、法律属性不清导致其并不具备作为刑法保护客体的“法益”格。当前刑法理论界存在的关于“数据权益”的刑法类法益保护模式探讨路径,是对刑法法益保护方式的误读,并未触及“数据权益刑法保护”之规范层面问题的实质。“数据安全”法益观的探讨路径则不仅混淆了现象层面与规范层面上的“数据犯罪”概念的界分,也由于没有论证“数据安全”如何能够构成刑法的保护法益,而导致结论过于武断。在理论探讨上,应该明确作为行为客体的物理层面上的“数据”概念与作为保护客体的法益层面上的“数据权益”概念之间的区别,据此明确“数据权益的刑法保护”在规范层面上是否构成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结构洞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以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研究物流企业结构洞对竞争优势的作用路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442家物流企业数据,建立“结构洞—动态能力—竞争优势”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结构洞对竞争优势(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有显著影响;结构洞对动态能力3个维度中的机会识别能力、整合重构能力有显著影响,而对机会利用能力无显著影响;动态能力在结构洞与竞争优势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或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提示:物流企业应注重辨识结构洞网络中的机遇,提高信息和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整合完善企业内部运营体系,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和国家高度依存的条件下,旅游的外交功能逐渐显现。在旅游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中,旅游外交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旅游外交概念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探讨,在充分梳理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的有关旅游外交事件的基础上,构建了由旅游援助、旅游合作、旅游限制三个部分共19项指标构成的旅游外交指标体系。通过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旅游外交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梳理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善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下,敏捷性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未对敏捷性形成过程进行动态关注.本文基于探索性案例研究,采用动态视角对企业敏捷性构建过程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能力是企业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关键因素,包括环境洞察能力、 快速吸收能力和灵活整合能力三个维度.其中,环境洞察能力是响应机制的来源;快速吸收能力是快速与能力机制的引擎;灵活整合能力是灵活、 快速和有效机制的基础.在企业的不同阶段,启动这一敏捷过程的焦点机制发生了转变:创业阶段,快速吸收是实现企业敏捷性的焦点机制;变革阶段,企业敏捷性的焦点机制转变为灵活整合能力;发展阶段,实现企业敏捷性的焦点机制演化为整合能力和吸收能力的集成.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快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的译码速度,有效改善LDPC码的译码性能,针对校验节点更新过程中的对数似然比(LLR)值的大小,设计了一种LDPC码的动态加权译码方法。以IEEE 802.16e标准的奇偶校验矩阵为例,根据LLR值的变化规律,利用增长因子和抑制因子对和积译码算法和最小和译码算法进行动态加权。仿真结果显示,基于动态加权的译码方法相对于传统译码方法误码率都有明显改进,译码复杂度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