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
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权利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合法的垄断性的使用某项权利。而反垄断法则是以反对垄断,维护自由有效的竞争秩序为己任。从一种经济学角度看“反托拉斯法憎恶垄断,而知识产权法授予一种暂时的垄断以提供经济上的刺激,因此,冲突不可避免”。1998年“微软垄断案”的发生正是这种冲突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一、国内外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践
(一)国外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一是制定完备的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美国为了保障自由竞争,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地发展,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关中小企业的基本法律:《中小企业法》、《反托拉斯法》、《中小企业投资法》、《中小企业技术革新法》、《中小企业经济政策法》、《消除限制法》、《公正平等法》、《机会均等法》、《扩大中小企业商品出口法》、《中小企业投资奖励法》等。日本为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微软的典型个案,体现了美国反垄断法一百年来的重大转变,揭示了垄断的两面性.论证了不滥用优势的组织垄断是规模经济的需要,宣告"新的垄断时代"的到来,并指明政府的角色应是"信息时代"的"守夜人". 相似文献
5.
美国反垄断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国际上垄断的主要形式是托拉斯,而美国这个崇尚自由竞争的经济大国,其垄断行为更为普遍。美国反垄断法的出台及实施,引起了我们更多的经济学思考,研究借鉴美国反垄断法的构成体系、主要内容以及典型的实施案例,对我国反垄断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蒋岩波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64(6):105-107
反垄断不仅是法律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个文化问题。如果一项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缺乏文化的基础,则在社会生活中很难得到正确、有效的实施。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是美国社会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由于传统的自由竞争、个人主义思想不能有效解释和解决新的社会问题,因而产生新的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制定的。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是对自由、竞争理论在新社会中的阐释,是美国由政治民主走向经济民主的标志,所以,它是美国宪法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导论知识产权和包含知识产权之产品的销售以及许可制度通常以对使用、转让和生产予以限制为特征。尽管知识产权所有人有相当大的自由来对这些限制赋予新元素,但是在合同法、反托拉斯法、知识产权法的一些法律原则里都对此有限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8.
反托拉斯法域外适用理论与实践发源于美国,其每一步发展都引领着国际反托拉斯法域外适用变迁的潮流。在中国已制定《反垄断法》并规定域外效力的情况下研究美国反托拉斯法域外适用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特点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出具的1996--2005年美国竞争政策年度发展报告为蓝本,对晚近美国反托拉斯法域外适用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总结了其对中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反托拉斯法源头的美国,近几十年来反托拉斯法的影响开始有所减弱。美国政府对于商业并购的态度也比以前宽松了许多。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对反托拉斯日益重视起来,与之相反的是,许多国家鼓励建立大型的卡特尔,由这些卡特尔控制本国的工业产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