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22篇
  免费   504篇
  国内免费   189篇
财政金融   9308篇
工业经济   2460篇
计划管理   9362篇
经济学   10743篇
综合类   3631篇
运输经济   748篇
旅游经济   112篇
贸易经济   9440篇
农业经济   5068篇
经济概况   14390篇
信息产业经济   105篇
邮电经济   24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66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436篇
  2020年   707篇
  2019年   739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641篇
  2016年   966篇
  2015年   1607篇
  2014年   3992篇
  2013年   3686篇
  2012年   4810篇
  2011年   5341篇
  2010年   4852篇
  2009年   4821篇
  2008年   5412篇
  2007年   4292篇
  2006年   3796篇
  2005年   3491篇
  2004年   2489篇
  2003年   2696篇
  2002年   1996篇
  2001年   1883篇
  2000年   1803篇
  1999年   511篇
  1998年   540篇
  1997年   523篇
  1996年   452篇
  1995年   307篇
  1994年   290篇
  1993年   241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318篇
  1990年   179篇
  1989年   172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90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文章基于2010—2019年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且能够通过调整规模经营与促进城镇化发展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在粮食主销区最显著,其次是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基于此,提出应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推进城镇化进程来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1—2019年江浙地区93个县市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地理遥感等数据,文章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江浙地区城镇化驱动乡村重构的效应,发现城镇化有效驱动了乡村经济重构以及空间重构,但并未显著推动社会重构。机制分析发现:(1)城镇化有力推动了县域乡村人口实现非农就业。人口城镇化在长期中缩小了城乡差距,并提升了乡村居民消费水平与金融素养,有利于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生活观念的改变。(2)产业城镇化促进了县域乡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了乡村产业结构的有序演进。(3)土地城镇化并没有引起土地快速扩张的失衡,相反,土地城镇化显著促进了乡村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的高效化,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能力,促进了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在人口—产业—土地城镇化的综合作用下,江浙地区城乡融合进程不断加快,乡村进入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重构。未来,要积极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2003—2020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的数据,采用传统收敛和空间收敛两种模型探讨了对外开放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经济总体上趋于绝对收敛,并且在空间关联作用下开放兼具促进经济增长和加快经济收敛的效应,有效缩小了地区经济差距;对外开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在全面扩大开放的同时,既要实施差异化开放策略,又要强化开放联动,才能更好地助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构建两地区两部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跨省区人口城镇化迁移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机制,进而选择人口规模与降雨量分别作为工具变量,构建两类互相检验的工具变量模型实证研究,并从工具变量的外生性、必要性、弱工具变量风险以及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四个方面对实证结果做了合理性讨论.研究结论认为当城乡收入差距位于"倒U"理论拐点的右侧时,跨省区人口城镇化迁移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区域收敛,否则相反.环境的异质性影响了跨省区人口城镇化迁移与城乡收入差距区域收敛的关系效应,主要表现在:中部地区收敛效应大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发散,且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上升,跨省区人口城镇化迁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区域收敛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被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本文从政府约束性“资源”分配的视角,检验偏向性减排目标分配能否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方面推进中国区域间共同富裕整体进程。通过手工整理中国城市层面“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数据,研究了偏向性减排目标分配对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及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十一五”规划以来制定的减排指标具有明显的区域偏向性,表现为对欠发达地区给予较低的减排指标而对发达地区施加较高的减排指标。第二,偏向性减排目标约束会显著减缓发达地区粗放式经济增长,提升其绿色经济效率。这一偏向性分配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第三,偏向性减排目标约束通过抑制投资潮涌、缩紧污染型企业投资环境等途径减缓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以上结论为通过中国特色的环境规制手段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而实现区域间共同富裕提供了一个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农村地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既可以被抽象地概括为物质性载体、制度性载体以及文化性载体,还可以被形象地概括为节日、传媒以及活动等载体。在选取施教载体时,施教主体一定要对受教客体的若干特点进行分析,这样才有利于增强施教载体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施教载体则更应朝着多样化、具体化以及生态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提升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其实际的实施过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主要由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阶段、富含资源以及战略地位来决定的。本文重点围绕"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一问题展开相关研究,探索如何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9.
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科技创新效率是衡量区域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产出比的重要依据。文章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就我国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我国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总体呈现增长态势;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的提高,技术效率只起辅助作用;西部地区各省市科技创新效率差异较大。最后,就分析结果提出了鼓励合作创新,提升自主创新水平;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促进技术消化、吸收、利用以及注重地区差异,减少落后地区体制障碍和技术壁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3-2015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在概述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一国创新能力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借鉴Lichtenberg和Pottelsberghe提出的国际研发溢出测算方法,从技术差距视角出发,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二者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R&D成果反馈效应、并购整合效应以及产业前后向关联效应提升一国创新能力;在不同的门槛取值区间内,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呈显著倒U型特征,只有在最优技术差距区间内才能发挥其最大效应。最后,在作用机制概述和实证研究结论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