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04篇
工业经济   83篇
计划管理   351篇
经济学   194篇
综合类   66篇
运输经济   16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20篇
农业经济   113篇
经济概况   26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选取基于这一目标而实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了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的实体经济效应。研究发现,政府性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后,企业显著降低了金融资产的投资比例,同时提高了实业资产的投资比例,表明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有效促进了企业“脱虚向实”;随着政府审计监督力量的增强,上述正向驱动效应进一步强化。机制检验发现,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有助于规范政府债务资金的举借,缓解信贷市场资源错配,降低企业部门融资成本,进而提高实体项目投资的净现值,形成促进企业进行实业投资的“市场推力”;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改善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方向,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加投资实业的获利空间,形成激励企业进行实体投资的“政府拉力”。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脱虚向实”的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财政压力较大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作用的相关研究,为进一步释放财政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红利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3.
4.
5.
刘瑞图 《价值工程》2021,40(7):15-16
河北地区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加大力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引发泉水枯竭、河流污染、地面沉降、植被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为当地生态、经济以及环境带来巨大负面影响.虽然近年来国家为了抑制地下水持续恶化,给予地下水管理高度重视,促进河北地区相关部门大规模建设地下水压采和水源置换工程,但由于地下水压采和水源置换工程会为城市供水安全带来一定风险,所以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并针对性采取措施规避城市供水存在的风险隐患,从而为实现地下水补平衡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2016年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将地方政府债券纳入权责发生制核算范畴,对于地方政府债券正常的发行、转贷、还本等事项的账务处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可能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如已置换完成的债券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进行调剂使用等。  相似文献   
7.
8.
文章以2007—2018年30个省市(自治区)13000余支城投债的数据为基础,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和GMM估计等方法探究了民生性财政投入、城镇居民消费和地方债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地方债,民生性财政投入才是挤出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地方债规模的大小显著影响民生性财政投入对城镇居民消费挤出效应的强弱,而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了这种调节作用的发挥。经过进一步探究,发现医疗投入和教育投入对当期城镇居民消费均有显著的反向影响,社会保障投入则例外。地方债规模对于医疗投入和教育投入具有调节作用,但对社会保障投入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价值工程》2018,(6):27-31
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是我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环境成熟工地紧张的新兴土地管理工具。但在实际运作中,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各相关者不同的利益偏好和行为决定了冲突不可避免,因此设计与该实践目标相容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是化解这些矛盾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