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7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45篇
经济学   75篇
综合类   54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55篇
农业经济   28篇
经济概况   9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新保守主义政治思潮产生于二十世纪下半叶,他的产生与现代性的发展密切相关.新保守主义的产生,对现代性中一些不足之处进行了改善,希冀能够改善当前的不良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本文就新保守主义对现代性政治理念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思考,希望通过这些思考,对新保守主义和现代性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2.
科技工业的迅猛发展在带给人们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其精神世界铐上了沉重的枷锁。在这种生存境遇下,现代人迫切需要通过一种方式完成对自身灵魂的救赎,而旅游则恰逢其时地出现并以其独特方式填补了这个沟壑。在现代性的生存困境下,旅游活动强调旅游主体对于时空独立性和人的完整性的追求,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3.
波希米亚是西方19世纪以来一场影响颇为深远的艺术文化运动,在这一运动的美学转型过程中,波希米亚文人波德莱尔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由于他的理论提升和文学实践,波希米亚由一种自由放浪的艺术家生活,真正成为一种诗学现象,最终蕴酿出20世纪以“生活与艺术边界溶解”为核心的先锋艺术原则。波德莱尔抓取了波希米亚生活的诗学核心,真正给予波希米亚主义意义转型,为生活进驻艺术提供了美学辩护。波希米亚生活的诗学空间就此打开。  相似文献   
4.
略论现代包装设计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时序与特质两个角度来论述现代包装设计的现代性。在将现代包装设计的产生划分为两个时期的基础上,将现代语言、系统方法和生态理念作为认知其现代性的主要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作为现代化的内在规定性,构成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和文化所蕴合并体现出来的时代特质.现代性的确立与实现的过程就是现代化过程.苏北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缺乏现代性原则的规范,在精神性维度上表现为主体性意识缺乏,在制度性维度上表现为现代性还没有作为理性化制度安排渗透到社会运行的机理中去.因此,要加快苏北的现代化进程,应"-3积极进行现代性的构建:立足现实,强化主体性意识;加快体制改革,促进社会转型;破除城乡二元制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都市作为拥有多种功能的有机综合体,其现代性研究的涉及面较广泛、问题也较复杂.因此,必须对各方面统筹安排、协调平衡、配套建设、科学发展,才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此,本文着重探讨都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越南高校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高校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革新与发展是与越南革新开放的进程相一致的,表现在既注重理论上的继承性,又突出自身特色;注重吸取中国的经验,同时及时总结越南革新开放事业的理论成果并运用于教学,注重纠正前苏联模式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现代官僚制通过理性化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克服管理中的人治因素,保证组织的高效运作。但其内在的价值分裂却造成了人的异化,针对这一弊端后官僚制应运而生。21世纪的公共管理者要做的绝不是对某一维度单纯的理性批判,也不是对官僚制与后官僚制进行简单的取舍,而是要历练出一种符合当前中国发展的科学的、理性的、法治的、契约型的和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公共组织与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近年来的学术研究中,乌托邦这一似有定论的概念又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研究乌托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并进一步揭示乌托邦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作用,既体现着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又反映着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文化不仅作为是一种思潮,而且它以一种新的角度和姿态看待近现代的文明。后现代文化不乏是一种新的文化因子,至少给予我们一种启示:后现代之“后”,并非单纯的“现代化”的时间顺序之“后”,而是对现代性的一种反观。其行进中的行业文化进行后现代的反思亦是时代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