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541篇
  免费   810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财政金融   23217篇
工业经济   912篇
计划管理   18318篇
经济学   15955篇
综合类   5699篇
运输经济   230篇
旅游经济   55篇
贸易经济   13919篇
农业经济   37207篇
经济概况   20814篇
信息产业经济   44篇
邮电经济   12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140篇
  2022年   777篇
  2021年   1105篇
  2020年   1703篇
  2019年   1433篇
  2018年   491篇
  2017年   1288篇
  2016年   1810篇
  2015年   2840篇
  2014年   7346篇
  2013年   6130篇
  2012年   8461篇
  2011年   8661篇
  2010年   7179篇
  2009年   7962篇
  2008年   8076篇
  2007年   6674篇
  2006年   6527篇
  2005年   6254篇
  2004年   6375篇
  2003年   7878篇
  2002年   6138篇
  2001年   5664篇
  2000年   5384篇
  1999年   2146篇
  1998年   2398篇
  1997年   2548篇
  1996年   2047篇
  1995年   1567篇
  1994年   1430篇
  1993年   1395篇
  1992年   1371篇
  1991年   1388篇
  1990年   1297篇
  1989年   964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145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51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前言当前,为建设“乡风文明、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生活宽裕、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党中央针对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此为基础,将关注点聚焦在“三农”问题层面,力求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此过程中,为了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需要正确看待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但农户风险偏好情境下的异质性讨论仍不充分。为此,在引入农户风险偏好因素后,基于2019年中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实证考察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转移显著提高农地转出行为的发生概率,并且具有明显的农户风险偏好异质性,表现为风险厌恶型农户在面临劳动力供给约束时更倾向将农地转出,但该效应在风险偏好型农户群体不显著。此外,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地转出规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文章认为应关注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农地流转的农户风险偏好情境依赖性,疏通农地流转的堵点,助力实现农业规模化。  相似文献   
3.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文章基于2010—2019年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且能够通过调整规模经营与促进城镇化发展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在粮食主销区最显著,其次是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基于此,提出应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推进城镇化进程来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何晚卿 《山西农经》2023,(21):54-56+65
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打造乡村的品牌形象,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通过特色农业的引领和推动,乡村地区可以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研究乡村战略下农村特色农业发展路径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文章以广东湛江地区为例,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农业发展的路径,分析了湛江地区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基础薄弱问题,包括加工率低和基础设施不足等。同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加快产业化融合和建立产业联盟两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俊峰 《经济师》2023,(11):117-118
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业生产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利益。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机制滞后等问题,提出培育更新的农业经济管理观念等优化措施,从而在新农村背景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农村地区带来更为繁荣和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运作模型,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运作逻辑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农业产业组织链、供应链、空间链、价值链需遵循的相应发展逻辑,通过采用图形展示和逻辑实证的方法,展开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调查,发现中国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存在组织化水平较低、农业供应链物流不健全、农业空间链布局与效应有待完善、产业链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提出降低农业生产管理成本(提高农业竞争优势)、突破协同困境(强化整体效率)、统一规划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加快集群发展)、统筹产业价值协调(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加以努力,进而在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省直管县"改革是中国推动政府层级改革,经济管理权力下放的积极尝试,是基层政府扩权改革的重要措施.深化"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县关系,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经济包容性增长.文章采用2005-2018年中国县域数据,基于渐进型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省直管县"改革对县城经济包容性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 表明:(1)"省直管县"改革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2)"省直管县"改革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弱市下辖县、非省会城市管辖县和强县,且相较于经济"省直管县"改革,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是推动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主要因素.(3)"省直管县"改革的促进作用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地级市邻近及其内部的县域.(4)"省直管县"改革的促进效应受到财政支出责任和激励性政策的影响,在改革制度中财政支出责任的明确和激励性奖惩政策的设定有助于强化"省直管县"改革的促进作用.(5)机制检验发现,"省直管县"改革通过强化基层财政保障、提升公共偏向水平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渠道推动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文章的研究为深化"省直管县"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制和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上市企业与土地财政数据的实证分析,对土地财政如何影响股价崩盘风险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土地财政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水平具有长期而稳定的推升作用.此外,还发现土地财政对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形成了更为显著的风险衍生效果.而这一结果主要是通过土地财政强度的提升,造成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并迫使企业推高杠杆率水平,最终降低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等路径传导.还进一步确证了地方政府的晋升考核压力与财政失衡现象将会强化土地财政对企业风险的负面作用.基于以上结论,研究提出推进国家财政收支体系改革、完善资本市场申请审核机制、规范中国信贷市场管理和重视中国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许晖  林源 《经济学家》2021,(12):22-30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财政定位的全新论断,开启了财政理论建设的新阶段.围绕这一重要阐述,学界展开了对财政概念、财政职能、财政学科属性、财政活动主体等财政基础理论的探讨,提出应以中国财政改革实践经验为路径深化对财政本质及功能的认识,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理论体系.本文以"基础和支柱说"为基础,重点梳理了国家治理财政学、新市场财政学、公共风险财政论发展脉络,阐明了关于财政学科研究范畴及学科属性的重要观点,介绍了当前学界关于财政社会学和财政政治学的研究情况,并进行简要客观地评价.认为财政基础理论的探索还应继续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提升国际视野与理论深度,建立完备的理论框架,为国家治理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优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曾令秋 《财经科学》2021,(2):121-132
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实现农业优先发展的根本出路.由农村劳动力质量的提升和利益驱动下农民自觉的技术购买和使用所带来的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源泉,但技术无效率的扩大却减缓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这主要是由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引起的.其中,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单向性是导致我国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恶化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农业优先发展必须从"人的因素"开始着力,这需要以教育变革为抓手提高农业人力资本水平,以农产品价格体制改革为先导、以土地制度创新为依托扩大农民收益空间,进而激发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