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分析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由"一逾两呆"分类管理向贷款"五级分类"管理过渡中面临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3.
一是实施差别管理。农信社要正确处理好业务营销和后继管理的关系,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调整经营策略,防范信贷风险。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客户存量贷款的维护和管理上来。以动态、超前的思维加强贷后管理。要结合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办法制定客户维护操作规程,根据贷款客户的诚信度、贡献度、发展前景等,将其分为黄金客户、忠诚客户、大众客户和风险客户等类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4,(4):5-11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和银监会2004年工作会议精神,在认真总结2003年农村信用社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遵照银监法的规范要求,研究部署2004年农村信用社依法监管、深化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改进支农服务等各项工作。会议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5.
打造风险管理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加入WTO,这也意味着银行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旧体制导致各银行存在庞大的呆坏账,落后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还在增加着潜在的不合格贷款,这一切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各银行健康发展的严重疾患。因此,在金融放开之际,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提升银行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的银行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那么,这一新的风险管理方法是否能够有效满足银行目前形势下的需要呢?罗兰贝格在金融领域的多年经验告诉我们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正是针对这种现状我们与数家中国一流的银行合作建立一套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级体系。 相似文献
6.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这种分类方法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 相似文献
7.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是指银行根据贷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的一种管理办法。因而。贷款的风险管理又称为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施行贷款分类管理可有效克服采用“一逾两呆”分类方法在贷款质量监督和评估中的滞后性。按贷款分类结果来分析判断贷款质量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陈齐坤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4,(4):11-11
2004年3月8日至13日,由中国银监会合作部主办的全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培训班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中国银监会合作部巡视员王珂同志到培训班作动员并讲授了第一课。中国银监会合作部负责此项工作的处室及广东省南海联社信贷部、福建省银监局合作处的有关同志分别讲授了贷款五级分类的基本原理及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的程序、财务分析工具、现金流量分析、非财务分析工具、担保分析工具及农村信用社完成五级分类后的管理事项等课程。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信贷处的同志介绍了该省农业银行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