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金融控股集团在全球发展迅速,在我国也方兴未艾。我们在逐渐采用这种先进金融模式的同时,应该注意金融控股集团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本文对金融控股集团利益冲突做出叙述,并对利益的协调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装备供应链风险传递的基本要素和过程的基础上,对装备供应链风险传递的网络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物流风险和信息流风险,给出了预防装备供应链风险传递的两种方法—预控和预警,对装备供应链风险传递的控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内生性——金融控股公司防火墙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控股公司中的防火墙不能完全阻断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的风险传递,防火墙还会侵蚀金融控股公司的经济利益。防火墙的设置,应当充分结合金控公司制度特点和混业经营的金融属性,重点考虑防火墙制度在金控公司中的内生性、透明性。防火墙作用的发挥,应当强调市场约束力量,调动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银行体系的跨期风险分担功能会因为资本市场过度衍生产品的运用而受到限制。当市场逆转,风险在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之间不断传导和放大,最后将系统风险集聚在银行体系,导致金融危机加剧和深化。本文以美国金融危机为背景研究和探索此次危机中资本市场与银行间的跨市场风险传递路径及其实质。一、资本市场与银行间的跨市场风险传递路径其一,银行体系的风险传递到资本市场路径。美国金融风暴之前,银行业界普遍认为银行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化解银行信贷风险。的确在一段时间,银行资产证券化也确实起到了分散风险,提 相似文献
7.
主要对金融集团风险特点及管理手段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金融集团风险管理的特点;接着对如何做好金融集团风险管理提出了几点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借鉴金融机构风险传递的理论,提出了审计机关风险传递的内涵,并分析了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风险传递的要素、主要成因及风险传递路径,进而提出了防范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风险传递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结构突变的新视角,重新审视人民币汇率、中美股市和利差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机理.通过内生变结构协整检验实证发现,样本期内几个金融子市场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出现了两次结构突变,汇率与股市间的关系符合流量导向型模型,汇率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存在着从汇率到股价的非对称性价格溢出效应;而在市场间联动性上,存在从美国股市到国内股市的非对称性价格溢出效应;全球金融危机是协整关系出现第一次结构突变的直接原因,而这种市场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则在突变之后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传递及其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系统地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传递,涉及风险传递的概念、成因、运行机制、危害以及防控。经济关联性、环境同一性、信心辐射性是风险传递的主要成因。提出建立有效的"防火墙"制度对风险传递进行防范。由于存在"穿墙"等行为导致"防火墙"可能失效,因此,还要自身加强内部控制,加之金融监管当局实施有效监管,共同来实现对风险传递的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