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完全免费   17篇
  财政金融   33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On cox processes and credit risky securities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A framework is presented for modeling defaultable securities and credit derivatives which allows for dependence between market risk factors and credit risk. The framework reduces the technical issues of modeling credit risk to the same issues faced when modeling the ordinary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It is shown how to generalize a model of Jarrow, Lando and Turnbull (1997) to allow for stochastic transition intensities between rating categories and into default. This generalization can handle contracts with payments explicitly linked to ratings. It is also shown how to obtain a term structure model for all different rating categories simultaneously and how to obtain an affine-like structure. An implementation is given in a simple one factor model in which the affine structure gives closed form solutions.  相似文献
2.
We present a model of risky debt in which collateral value is correlated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default. The model is then used to study the expected loss given default, primarily as a function of collateral. The results obtained could prove useful for estimating losses given default in many popular models of credit risk which assume them constant. We also examine the problem of determining sufficient collateral to secure a loan to a desired extent. In addition to bank practitioners, regulators might find our analysis useful in reviewing banks’ lending standards relative to current collateral values. In particular, the current proposals for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involve options for the use of banks’ own loss given default estimates which might benefit from the analysis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3.
中国个人消费信贷状况及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杨大楷  俞艳 《金融论坛》2005,10(7):45-50
随着个人信用消费的不断扩大,消费信贷的比重不断提高,在整个市场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个人信贷风险凸现,银行个人信贷中的不良资产率上升。本文从中国消费信贷的总量状况出发,对于银行消费信贷内部结构展开探讨,继而分析消费信贷的客户风险、制度风险及法律政策风险,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客户信用分析法、逐步试点个人破产制度、建立银行内控体系及风险转嫁渠道以及完善个人消费信贷的相关法律保障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评级模型的构建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肖北溟 《金融论坛》2004,9(4):16-21
信贷评级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前提,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都采用这一方式管理信贷风险.本文在对国有商业银行当前信用评级方法存在问题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模型,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作者利用贷款历史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内部信用评级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的模型使评级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避免了反映风险信息的冗余与遗漏;聚类分析使评级模型直接与违约概率挂钩,度量风险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论文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使其有效性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5.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日益凸显。本文分析提出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对利率风险的识别、度量和管理。还同时分析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都影响着银行的经营,应纳入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肖永杰  霍东平 《金融论坛》2006,11(12):39-44
近年来,一系列集团客户先后爆发债务危机,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重大损失和负面影响。本文针对集团客户的风险特征和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缺陷,指出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成因。文中指出构建完善的集团客户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在于:一是建立集中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二是建立集团客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包括基础信贷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联动监督机制、风险信息预警提示制度、差别化的客户管理机制、有效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双轨互动的风险管理机制、账户资金收支监测分析、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建设等;三是构建社会监督机制,主要包括行际信息沟通机制、社会信息监督平台及完善银行同业协会功能等。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隋剑雄  林琪 《金融论坛》2004,9(8):44-49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所有业务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是进行准确的风险识别,做出合理的风险分析并及时预警.本文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经验与成果,针对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和经营环境,提出适应本国银行发展需求的、以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构成的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拟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本征向量法(TE)作为构建风险预警模型的算法,建立适应国情并且顺应现代化银行发展趋势的新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通过构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对信贷风险进行监测和分析,将有效控制和降低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9~2007年中国、美国和日本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数据,本文对影响银行信用风险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的银行信用风险水平与失业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表面上美国的银行信用风险水平极低,而且不受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影响,但是实际上其风险被金融衍生工具隐藏并积累起来;(3)日本的银行信用风险水平与CPI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最后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现阶段,农村信用社信贷规模快速扩张,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逐步地暴露出来,特别是信贷风险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控制信贷风险确保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是当前各级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重心。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实际,针对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生存分析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不能归还到期贷款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主要风险来源,商业银行如何构建恰当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从而避免这类信用风险的出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杜邦分析法建立了基于生存分析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模型对于随机选取的预测样本,其提前1年、2年和3年的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86%、72%和68%。通过与Altman模型、Ohlson模型预测结果的比较和鲁棒性检验的结果发现,该模型同时具有可以使用时间序列、无需样本配对、中远期预测能力强和高鲁棒性的特点,这些特点特别对于商业银行中长期信贷风险管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