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4篇 |
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37篇 |
工业经济 | 12篇 |
计划管理 | 140篇 |
经济学 | 348篇 |
综合类 | 77篇 |
运输经济 | 1篇 |
旅游经济 | 3篇 |
贸易经济 | 64篇 |
农业经济 | 29篇 |
经济概况 | 202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66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85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77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如何依托土地脱贫增收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农业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提升农业产出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示范园模式\"与\"公司+农户\"模式加强农业科技与金融融合;构建完善的试验-示范技术扩散体系,帮助农民进行技术模仿,提升农业技术能力;结合金融扶持,帮助农民提升对接市场技术的能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是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保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要求企业制定规章制度更民主化,限制了劳动合同的短期化,试用期受到全方位的规定,为劳动者及时足额取得报酬保驾护航。该法律的实施对外资企业有积极、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外资企业应该对照该法,进一步清理、修改、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劳动关系时应签订劳动合同,解雇职工和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需慎重,努力建设雇主品牌,积极进行产业升级,做好劳动者入职前的风险防范,以便企业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内生性的专业化和分工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内生性产业集群和产业分工网络发展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产业集群、产业分工网络和专业化生产之间的内在关联和作用规律。模型的结论认为,国家(产业)间的制度效率与竞争强度之间存在着循环效应,而这种循环效应能够决定产业集群的布局和配置,决定各国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位置,并最终决定经济增长的状态。尤其是,一国技术(经济)系统的制度效率的进步将会增加市场交易的需求,进而扩展产业分工的网络规模;而这又将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扩大产业网络的范围,提升该国在产业生产价值链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王军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21(2):115-119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的一种重要形式。新《劳动合同法》通过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加大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文章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基本规定出发,论述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特征、订立、解除等基本问题。同时,新法颁布后,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劳资冲突已成为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描述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冲突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分析工具,从劳资利益对立、劳动力市场、家族管理、心理契约等方面对劳资冲突的根源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理冲突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国强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2):15-18
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一切知识的总和,技术进步象一条涓涓溪流始终贯穿于整个经济增长与发展史,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基础,经济学家们就技术进步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是在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理论探索中逐步展开的,许多经济学流派都曾关注过技术进步并试图将技术进步溶入其理论框架,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用技术进步来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增长过程。本文从亚当.斯密体现在积累及劳动分工上的技术进步因素开始,循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时序,分别进一步评析了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以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以及色彩斑斓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各大理论流派均认同技术进步一定会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但人类显然还没有找到一把普适的经济发展的"魔杖",关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在不断延续展开着。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通货膨胀,属内外结合的复合型通胀。本文提出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变动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0年以前的总体过剩阶段,表现为劳动力买方市场,工资率被人为压低;第二阶段是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越过峰值,但尚未达到绝对数量峰值,劳动力市场由供大于求向供求平衡转变,工资率处于劳资博弈状态;第三阶段是2017年以后,即占比和绝对数量总体短缺阶段,工资率将呈持续上涨趋势。当前处于第二阶段,由于劳动年龄人口供大于求的逐步结束和工资欠账较多,工资率理应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不过要适度,因为总体上还处于劳动力由供大于求向供求平衡转变;更要着眼于实际工资的提升,因为仅仅名义工资的提升是有害的,对通胀治理不利。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住户参与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年度全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当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比例达40%左右,转移农户占全部农村住户的比例达70%左右。农户对转移就业的参与概率随初始收入的提高而不断提高,至初始收入达到很高的水平之后开始下降;较多的土地资源不利于农户参与转移就业,但对农户参与就地转移的负面影响要小于异地转移;较多的农业固定资产不利于农户参与异地转移,而较多的非农业固定资产有利于其参与就地转移;家庭人口特征、社会资本等因素也会对农户参与转移就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According to the neo-liberal model, the high levels of unemployment and collapsing real wages of transition will reallocate labor to new activities. But whether and how households actually reallocate labor is the subject of growing debate. We use survey data from Bulgaria to develop a typology of rural households based on their labor al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We find a diversity of outcomes. A significant share of households experience no change in labor allocation, some shift labor to own commercial enterprises, but a significant minority are displaced from the emerging market economy. Potential for informal activity among these households appears limited. Of great concern is the regional concentration of such households. 相似文献
10.
派遣工与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形成一重劳动关系,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作为共同雇主参与到这一劳动关系中。但《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劳动关系缺乏清晰界定,以致在雇主责任分配制度中存在诸多缺陷。为保护派遣工权益,应在劳务派遣中构建科学合理的雇主责任分配制度,对雇主责任的主次划分和雇主责任的承担方式等事项作出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