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我国税收负担的结构性调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减税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各方面对减税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对此,我们应进行适度的税收负担结构性调整,以避免出现较大的财政缺口。 相似文献
2.
安体富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4,(6):1-9
中国税制改革需要进行顶层设计,这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问题:确定宏观税负、优化税制结构和进行税种的配置与改革。本文就这几个问题,分析了其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在时间进度、增长率和规模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财政收支差异加重了宏观税负水平。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加大财政收支管理与监督力度,有效控制财政平衡关系,增强财政收支的协调性,并在财政可承受范围内,探索有效的结构性减税措施,有助于降低宏观税负水平。 相似文献
4.
基于制造业城市佛山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测算1995~2009年佛山地税宏观税负变化趋势并与其他地区横向对比,结果发现经济结构转型不到位是近年来佛山地税宏观税负较低的主要原因,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相对佛山经济总量表现不足。应从控制宏观税负下降趋势、保证经济运行质量和调整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方面入手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1998—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系统GMM实证检验宏观税负与财政民生支出的数量关系。结果显示:宏观税负上升带动了财政民生支出绝对额的小幅增长,但对财政民生支出份额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这表明中国的宏观税负与财政民生支出的协调性不容乐观,财政民生支出强度不足不应主要归因于政府财力规模不足。因此,囿于宏观税负高低之争并无实质意义,关键在于实现宏观税负与财政民生支出的协调和匹配,确保财政收入更好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经济增长、税收收入与宏观税负三者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2006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3季度的税收收入、GDP和所计算得出的小口径宏观税负的数据,以供给学派经济学家亚瑟.拉弗(Arthur Laffer)提出的著名的"拉弗曲线"(Laffer-curve)为指导,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别测算实现经济增长最大化的宏观税负和实现政府税收收入最大化的宏观税负,并分析了中国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近期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确定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是税收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深化税制改革、实现税制整体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税收的紧迫要求;改革税收立法机制、完善税收立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依法治税的关键;正确处理税收与民生的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姚君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0):25-27,50
关于国家或地区宏观税负是否合理的争论一直存在。目前我国学者已经从理论上提出了一些判定宏观税负是否合理的标准,但是该领域仍旧缺乏实证研究。分析北京市宏观税负,将其与全国宏观税负、国际宏观税负进行比较研究,能够得出修正后的北京市宏观税负较为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上海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宏观税负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征。本文通过描述上海地区宏观税负现状,实证分析了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提出了优化上海宏观税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