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5篇
计划管理   10篇
经济学   114篇
综合类   113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5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is alive and well, and not just because of the habitual turn to Marx in response to any crisis of capitalism. Both through Capital and through the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Marxism,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that can illuminate the modalitie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reprodu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economic and the non-economic. Marxism’s presence has been felt through its own internal debates and debates with other approaches to political economy, and even through its influence on those reacting against Marxism. The key to the continuing relevance and analytical strengths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lies in its capacity to provide a framework of analysis for unifying disparate insights into and critiques of the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across the social sciences. The instrument for forging that unity is Marx’s theory of value, the potential of which is examined and illustrat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Sraffian critique and two key concepts in Marxian political economy: the value of labour power and financialisation. They are explored in the light of the processes of commodification, commodity form and commodity calculation.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对待《资本论》的态度是将其看做科学作品和历史作品的统一,坚持由“科学品性”提升“历史品格”——这就是对唯物主义路径的着重阐发;恩格斯进而希望通过自己的扎实辛勤工作,全方位展示他和马克思共同的理论思维——辩证法,用以“伟大逻辑”的建构。要之,恩格斯的工作和《资本论》方法关联的线索有三:一是以《自然辩证法》研究和《资本论》商品章“工作呼应”,希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彻底肃清“蒲鲁东主义”;二是坚持《资本论》的由“自然过程”向“历史过程”进军,对其总体方法论和理论逻辑主张——自然历史过程——进行学理性阐发,又主要归结于发生学的工作逻辑;三是恩格斯晚年的历史唯物主义思考,以耄耋之年推动“《资本论》增补”工作,进行巨大的认识推进。换言之,从广义的工作角度看,恩格斯是尝试把《资本论》当作马克思自身要完成而未能完成的“《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全面预演。经由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化的“辩证法”努力,《资本论》逐渐成为指导科学思考和进行意识形态战斗的武器,这为《资本论》“俄国化”和“中国化”打下了牢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对于研究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的私营企业中,生产资料归私营企业主所有,我国的私营企业还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活动。因此,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实质上是资本对劳动的占有和资本对劳动的强制。由于我国的私营企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的,因此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又呈现出一些新特征。私营企业中资本占有劳动具有双重属性,私营企业中资本对劳动强制不会发展为社会的强制,私营企业主与工人之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为我们研究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和谐性与对立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以经济关系和阶级分析为分析手段,总体性地描述了政府的历史演变,阐释了一种全新的政府观。马克思政府理论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府观的深刻体现,也是批判剥削阶级政府的锐利武器。马克思政府理论来源于对西方历史上的政府思想继承中的扬弃,发展于对现实政府和无政府主义思想批驳中的澄明,丰富于对工人阶级政治实践的总结和吸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供求理论是其劳动价值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求理论的建立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体系的最终完成。马克思关于供给与需求及其关系、市场供求与市场价值、市场供求与市场价格、市场供求与市场竞争等问题的论述是供求理论的重要内容。学习和运用马克思的供求理论 ,对于完整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对于完善市场机制运行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迫切需要自己的新政治经济学,建构中国国富论的关键是要建构社会主义经济正义。这需要对经济正义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对马克思的经济正义思想进行时代的重新挖掘。张雄教授说"经济活动中,如果一种状态既是平等的,而又具有帕累托效率,那它就被描述为‘经济正义’的。"这一概念精准地抓住了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内核。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尤其是经济正义思想打开了现代正义讨论的新视域。他特别强调人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纬度的正义评价原则,强调经济制度正义的核心地位,强调人民经济正义的人民主体价值纬度和直面现实问题寻求解决路径的务实精神,更强调历史的现实的"按劳分配"等经济正义方案的全面理解问题,这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正义的现代构建和践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7.
货币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富争论的理论之一。货币理论的基础也就是供求规律。对于其中的货币需求理论,从古至今有不少学者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形成了几种互不相同但彼此又有一定联系的学说。比较这些理论的异同,对于我们学习货币理论并制定和分析现实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宣言》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在这个转变当中,理性思考和逻辑论述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嵩 《经济评论》2012,(3):5-10
本文强调马克思与斯密对投机的认识存在分歧,主张把这种分歧追溯到他们秉持的不同的个人观念。斯密在对个人进行抽象时只强调了自利性和理性,马克思则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也看作个人的行为特征。因为强调人们彼此间的依赖和制约,马克思没有忽视彼此依赖和制约着的任意一方行为主体,他正视选择投机的资本家的存在,承认投机还会对资产价格进而对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冲击,在他笔下,选择投机的资本家、选择投资的资本家和雇佣工人总是结成一定的关系借以制约彼此的行为选择。因为没有把个人理解为彼此依赖和制约着的。斯密轻易忽视了选择投机的资本家的存在,他否认投机及其对资产价格进而对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冲击,无法正确理解选择投机的资本家与他人结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The paper reconstructs Marx's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ces of production in terms of the interaction among division of labour in particular processes of production, social division of labour and technical progress. It also brings out Marx's conception of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stablishes his view of the essential interdependence amo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ces of production, the process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the expansion of markets; it further brings out the role of competition as a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in the interrelated processes of accumulation and of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productivity of labo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