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完全免费   51篇
  财政金融   79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关于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问题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资产价格膨胀作出反应引起关注。本文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并从通货膨胀机理的角度对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更加关注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框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盯住目标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不同盯住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作用关系和扰动响应,对货币政策数量、价格两种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从实证结果看,中央银行选择盯住货币供应量具有相对合理性。中央银行应继续完善货币政策体系,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更好地实施以货币供应量为盯住目标的数量调控。  相似文献
3.
我国DSGE模型的开发及在货币政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DSGE模型是近年来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分析方面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也是中央银行在经济建模方面的一个新视角,该模型的显性建模框架、理论一致性、微观和宏观分析的完美结合、长短期分析的有机整合等独特性日益受到中央银行的青睐。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带有金融加速器的开放经济DSGE模型,基于我国的数据,采用Bayes技术估计了我国的DSGE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政策分析。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通货膨胀动态走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动态走势是否具有驱动效应,对应着治理通货膨胀的不同政策选择。通过分析1998~2008年期间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传导机制和驱动因素,表明人民币加速升值并不是平抑这段时期国内通胀的有效策略。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暗示,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大幅波动会影响市场预期,造成国内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进一步加大。从长期看,如果人民币继续大幅快速升值,贸易萎缩和资本流出的通缩效应将占主导地位,从而会增加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在全球新型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需要在维持汇率稳定的基础上适度增加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不可预测性,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遵循内外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来调整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5.
解读当前市场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市场流动性过剩问题,探寻其产生原因,提出破解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方经济学界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非对称信息在政策制定者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披露程度,它包括中央银行对政策相关信息的披露程度以及公众对政策信息的理解程度两层内涵.实践中,政策制定者选择多大程度的透明度主要取决于实际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目标.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政策有效性是决定是否要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唯一原因;而实践中无论是透明还是隐秘的货币政策,都有可能实现比较理想的调控结果.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应对股票价格波动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货币供给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力度较小且影响的方向不确定,而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力度相对较大且是单一的负向影响,不过两者均不是股票价格的格兰杰原因.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不具备调控股票价格的能力,我国应该注重培育"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股票价格"的能力,并密切关注股票价格波动.同时,我国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合理运用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完善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运用窗口指导,将股票价格作为辅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股票价格波动及货币政策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阐述中国的股票价格波动情况及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中国股票价格的信息功能,并对中国的股票价格与各层次货币供应量进行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的股票价格在1995年之后,具备一定的信息功能;股票价格与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协整、因果关系。由此,货币当局应对股票价格波动做出反应。文章以前瞻性利率规则为基础,运用IS—PC—AP模型,采用GMM法估计出中国包含股票价格因素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  相似文献
9.
“三元悖论”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元悖论"作为经典的金融理论之一,反映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稳定性、资本自由流动性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兼得的矛盾,为我国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我国经济中的"三元"即资本流动性、货币政策独立性以及汇率制度进行分析,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自由流动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为保持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2005年汇率改革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并研究、完善、及时调整货币篮子的币种及其权重,改善央行在外汇市场的干预机制,同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和交易制度以及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0.
次贷危机的形成机理及其对货币政策框架的涵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融系统"过度顺周期性"的潜在特性,以及由信贷结构产品和发起-分销模式,导致市场参与者难以准确评估风险,这是次贷危机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其在风险承担的积累时期和金融失衡的释放时期对现行货币政策框架的涵义,认为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可以减缓金融失衡的释放而导致的对经济金融的冲击,但难以约束以承担更高风险方式所导致的金融失衡,因而,必须对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做出改进。最后阐述了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