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19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38篇
经济学   306篇
综合类   8篇
贸易经济   31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poradic studies on the global norm of national treatment for patent uncertainties (NTPU) urge for insights of changes as well as for clarification to discrepancy. This global norm has been a concern for policy makers and practitioners for over a century, as a socially and strategically more significant matter than before for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given the active technology transfer across borders. To fill in the void and extend prior studies, we examine the global compliance of NTP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tent pendency and granting by addressing three relevant questions: (1) Is NTPU upheld within countries? (2) How does NTPU diverge across countries? (3) How does NTPU change, as an outcome, over time? Based on the institutional theory, lagged regression modeling and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of US and Chinese patenting, our findings reveal that: (1) NTPU is overall upheld because equality in pendency is demonstrated in both countries and in US granting, and foreigners are even favored for Chinese granting. (2) NTPU is comparatively divergent between the countries in pendency and granting due to national variations. (3) Regressive and progressive changes in NTPU are evidenced since both countries provide equal or higher granting, but longer pendency than before. Our findings contribute to theories by providing new insights to the global norm of national treatment and institutional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tent uncertainties. We make novel empirical contribution to address NTPU changes of the top patent filing countries and methodological contribution to the longitudinal comparative study. The results also provide implications that concern policy makers and practitioners to handle patent uncertainties across borders.  相似文献   
2.
网络嵌入视角下专利技术扩散路径间存在相关性,但这种网络内生性影响并未在已有研究中得到足够重视。将扩散因素归纳为:专利价值、专利保护、多维同配、结构嵌入,从扩散网络内生、外生因素两个方面构建分析模型,并以石墨烯领域为例,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开展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说明:专利价值、技术、地理、组织层面同配性、闭合三角结构嵌入均正向促进专利技术扩散,而专利保护强度反向抑制技术扩散。值得注意的是,专利技术扩散存在强烈的结构嵌入倾向,融合网络内、外生因素的模型能够更好地捕捉专利技术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改进的知识宽度法测算企业专利质量,并以2007—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自然人大股东对企业专利质量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其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作为“强力监督者”,自然人大股东能够促进企业专利质量提高。但因为其角色由“强监督”转变为“搭便车”,故这种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和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中并不存在。进一步研究表明,促进作用是通过加强对经理人和研发人员的监督,减少其控制权下投机性创新策略,提升其工作努力程度实现的。研究结论为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专利作为技术和知识的重要载体,是研究技术演进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信息源。目前缺乏针对专利集群网络中关键节点与关键路径中节点的比较分析和技术知识挖掘。构建基于关键节点和关键路径的专利集群网络演进模型,从两个层面综合分析技术演进特征。检索德温特数据库(Derwent Innovation Index)得到碳化硅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iC-SBD)相关专利作为实证数据,时间跨度为1986-2017年。结果表明,SiC-SBD专利集群网络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其中,萌芽期专利主要涉及基础技术,成长期为器件结构,以完善器件结构、改进二极管性能为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SiC-SBD专利年增长率下降,技术发展速度放缓,专利价值更多体现在其商业价值上。SiC-SBD专利集群网络关键节点与关键路径中节点重合度较高,核心专利识别可通过多视角分析得到。通过关键节点与关键路径分析专利集群网络演进过程,有助于更全面呈现技术演进过程,为决策者识别核心专利、预测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The main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actual progress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th emphasis on chatbots as emerging forms of customer assistance in online retailing. Drawing upon an analysis of the chatbot patents in the past 20 years, our findings show the increasing technology push towards the adoption of new conversational agents based on natural language. Findings also highlight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fforts are attempting to impro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s that characterize chatbots. To this end, technology advancements are mainly focusing on: (i) improving chatbot ability to automatically draw inferences on users starting from multiple data sources, and (ii) using consumers’ knowledge adaptively to provide more customized solutions. Finally, results show the tigh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gital assistants’ analytical skills and their ability to automatically interact with the users.  相似文献   
6.
林志帆  杜金岷  龙晓旋 《金融研究》2021,489(3):188-206
中国情境下股票流动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是激励机制还是压力机制占主导地位?本文基于上市公司分类专利的申请、授权、终止数据研究发现:一方面,股票流动性使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显著增加,但能通过实质审查的授权增长极少,说明申请质量明显下滑;另一方面,股票流动性使创新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授权显著增加,且这些专利拖累了企业盈利表现,法律效力提前终止的数量也明显更多,揭示企业实际上是以“策略性创新”来应对资本市场压力,加剧了“专利泡沫”问题。分样本检验发现,“重数量轻质量”的创新策略集中体现于民营、传统行业及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较少的企业。稳健性检验替换关键指标构造和模型估计方法、构造工具变量克服潜在内生性问题,前述结论仍然成立。本文启示,金融制度设计应防范资本市场压力对企业创新的“意外伤害”,更好地实现“以金融助实体、以改革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邓恒  王含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7):101-108
一直以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都是社会热点且亟待解决。权属分配是政府引导转化工作的突破点,而权属分配又与专利制度紧密相关。“拜杜法案”以美国专利法修正案形式发挥着促进成果转化的作用,也同样暗示了专利制度对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现阶段,确有必要探讨成果转化激励失效与专利制度的关联性,分析专利制度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运行机理及决定性作用,并结合我国部分地区改革实践经验与相关法学理论观点,论证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的合理性。同时,对赋权改革如何疏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堵点进行分析,结合《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展望专利制度变革及相关规则体系建设的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8.
数字产业具有前沿性、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技术标准国际化是数字产业保持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法,以昕诺飞为研究对象,探索企业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的路径及机制。结果表明,昕诺飞实现技术标准国际化的主要路径是基于自主研发或收购专利组建标准联盟或专利联盟并制定发布联盟标准,进而将其转化为国际标准、目标国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可基于标准开展相应认证检测,形成“联盟+标准+专利+认证检测”的闭环,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市场垄断化”的良性循环,以维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关键在于组建联盟,我国数字产业可通过“标准联盟+专利联盟”的双联盟策略,形成核心层稳固的开放式战略联盟,通过构建共生演化生态系统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专利制度的本质是对知识资源产权归属进行确权。基于我国第一批和第二批专利执行保险试点这一准自然试验,借助沪深上市公司2008-2017年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了专利执行保险对上市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利执行保险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能显著提升上市公司创新积极性和创新投入力度;专利执行保险显著增加了上市公司专利申请数量及专利授权数量等创新产出。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市场化进程、法制化完备程度均能显著促进专利执行保险对上市公司的创新激励效应。利用敏感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对内生性进行控制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因此,加强专利保护制度建设对促进上市公司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对于风险投资能否促进以及如何促进创业企业创新能力在学术界和实践界存在广泛争议,揭示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专利组合策略的影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但相关研究比较薄弱。以2009-2014年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创业企业为样本,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建立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发明专利技术范围和专利重点衡量专利组合策略,实证检验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专利组合策略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风险投资是否通过行业经验发挥作用。结果表明,风险投资能拓宽创业企业的专利技术范围,帮助创业企业形成专利重点,风险投资行业经验是影响创业企业专利技术范围的重要因素,但其并未对专利重点发挥作用。研究结论对优化我国创业企业专利战略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