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发展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岚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9):19-21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养老社会保障呈现了明显的二元化特征.笔者认为,应该从我国家庭户规模的变化、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经济体制改革以及非经济因素等方面来全面考虑发展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意义、面临的挑战及改革思路.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建立分地区、分层次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尽快将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并且应推广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继续进行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基金积累制应用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各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实践经验以及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制度的特点业已证明,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采取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模式作为主导模式.本文运用精算方法,构建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精算模型,测算出几种不同利率和投资收益率组合下各参保年龄的趸缴和年缴纯保费;通过分析个人账户养老金收入替代率的敏感性,找出替代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了个人账户待遇给付方案,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年金可携带性问题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企业年金可携带性问题及其重要性进行剖析,借鉴美国和欧盟在企业年金可携带性问题上的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目标,深入探讨当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过程当中所面临的可携带性难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本养老保险服务均等化区域差异分析——陕西省省级统筹前后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在于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养老保险,其均等化要求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享有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大体相等。通过实证对比分析,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后,陕西省11个地市间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差距比省级统筹前大大减少,养老保险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一阶段的目标初步实现。下一阶段政策的重点应该转为缩小养老保险和其他公共服务不同人群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辨析了不同替代率的含义。认为基本养老保险采用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并将60%的替代率定为保基本是合理的。认为"保基本"应该是为基本需求提供保障,并指出基本养老保险运行十余年,替代率快速下降,早已下降到制度设定的60%以下,且下降趋势不变,由此引起退休金对退休人员"保基本"功能的削弱和在职人员对退休生活的不安。 相似文献
6.
农村小额养老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607户农户样本数据,基于Lewis的寿险需求理论和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村小额养老保险需求的人口、社会和经济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尽管经济收入提高,大多数农户仍主要选择"自我储蓄养老"的方式,只有少部分农户选择购买传统养老保险。农村小额养老保险作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有益补充,建议参照国外小额保险运作机制,通过政府搭台宣传并提供补贴,由保险机构采用专业化管理,以降低政府经营成本,实现农户、政府和保险公司的"多赢"。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标志性事件,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民覆盖的重要措施。但是,原定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计划严重滞后于农民养老需求和制度发展要求,存在极大隐患,且制度模式存在缺陷。因此,应当在完善现有试点方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为名义账户制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基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表明,相对于整个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而言,我国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存在发展滞后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力度不够、保险公司的供给乏力和农民的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以增强保险公司的农村养老保险供给和农民养老保险需求的激励,推动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随着吉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制度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村养老的需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进入议事日程.创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应构建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三方筹资模式. 相似文献
10.
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钧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6):10-13
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些措施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改革措施出台过于集中、改革政策不统一、社会保障发挥的作用有限、养老保险欠债得不到解决等问题。解决制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实问题,可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