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球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各国央行不断降息。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美、日、英等主要国家的央行转而求助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通过购买长期国债等方式向经济注入巨量的流动性。全球大规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此,本文在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定量宽松还是信贷宽松?——基于伯南克货币救助政策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还不到10年,日本和美国就先后采取了区别于传统调控机制的新型货币政策——定量宽松政策和信贷宽松政策,以解决自己国家内部的持续通货紧缩问题或全面金融危机问题。本文分别就这两种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结合具体国家的实际执行情况展开研究,并从实施目的、运作机理及衡量与监测状态三方面分析了两种政策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日本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3月9日,日本银行宣布终止实行了5年之久的“量化宽松”政策。朝最终升息跨出了第一步,原因是日本经济从2005年起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好转,如果再继续实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引发通胀。日本央行这次顶住了政府压力做出改变货币政策的决定, 凸现其独立性进一步提高。在目前状况下日本货币政策的改变对日本经济和全球经济都具有积极影响,对资金流动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将提高日本金融市场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论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后美元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出的背景以及作用,并分别重点分析了量化宽松政策后中短期、长期的美元走势,以期对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量化宽松对世界新兴经济体影响及中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主要发达国家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措施基础上,通过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得出量化宽松政策将会降低新兴经济体债券收益率、促使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加大新兴经济体流动性过剩压力、加大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压力等结论,认为这些不利影响必然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稳定。因此,我国应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以应对中国可能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We extend a standard New Keynesian model to allow an analysis of “unconventional” dimensions of policy alongside traditional interest-rate policy. We find that quantitative easing in the strict sense is likely to be ineffective, but that targeted asset purchases by a central bank can instead be effective when financial markets are sufficiently disrupted, and we discuss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such interventions increase welfare. We also discuss optimal policy with regard to the payment of interest on reserves. 相似文献
8.
吴英杰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5,(3)
美国金融海啸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推动了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改变了发达国家对危机前货币政策的共识。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动和前瞻性指引成了危机期间美欧频繁使用的量化宽松政策,这些政策使美国从金融海啸中走出来并重拾经济复兴之路。但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反复爆发和传染表明,这些政策要充分发挥作用尚需要超国家的欧洲政治经济机构的整合。美国的成功取决于美国联邦政府和货币机构作为一个整体,愿意共同合作并做出对国家最有利的事情,而且共同服从国家利益的观念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和尊重。欧元区走不出危机泥潭、经济继续衰退主要源于:一是危机解决的公共品属性诱发了成员国的集体行动和道德风险;二是货币政策引发的利益冲突与强权政治的影响;三是作为一个松散的联邦,当共同面对危机问题时,缺乏一个超国家的权威政府,能够在促进公共利益上做出正确的政策决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美国国内经济基本面的持续改善,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在步入正常化的调整通道。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美国经济基本面的运行情况,经济复苏基础的不断夯实表明联邦基金利率提高的时间窗口正在逐步逼近;其次,讨论了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的时间,并认为2015年晚些时候可能成为联邦基金利率上调的绝佳时机;再次,讨论了未来货币政策的可行路径,基于经济形势的前景预测,联邦基金利率存在稳步上升的动力;最后论述了决策者在当前环境下应该考虑的风险和相关因素。结论表明,为了实现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的双重目标,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路径将以数据为依托。 相似文献
10.
摘要:本文探讨了与美联储及其货币政策相关的四个问题,包括量化宽松政策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美联储在为国际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方面的作用、量化宽松政策与货币操纵以及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管制等,并提出新兴市场国家应通过政策调整应对量化宽松政策、增加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投入及推动双边投资和自由贸易谈判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