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篇 |
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40篇 |
工业经济 | 2篇 |
计划管理 | 15篇 |
经济学 | 43篇 |
综合类 | 4篇 |
运输经济 | 2篇 |
旅游经济 | 2篇 |
贸易经济 | 9篇 |
农业经济 | 3篇 |
经济概况 | 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注资与国有银行改革: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5
本文旨在为人们解读国家通过注资方式推动国有银行改革的意图与绩效提供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其主要命题与观点大致有 :第一 ,政府推动下的银行改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一般都受到某种外部因素的刺激并追求短期见效的效果 ;第二 ,在微观经济基础未能得到有效调整的情况下 ,单方面改变银行资本结构的行动注定会无功而返 ;第三 ,国有银行制度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 ,且不乏有效运作的例证 ,通过人为方式降低国有银行比例以提高整体银行效率是一种逻辑误导 ;第四 ,中国国有银行低效率运行的根源不在出资人本身 ,而在于出资人获取回报的特殊经济流程 ;第五 ,若考虑到被巴塞尔协议剔除的一些无形资产可以在国有银行的资本结构中得到确认 ,则国有银行出资人的资本压力就没有人们相象的那么大。本文的结论是 ,中国国有银行的问题是经济改革过程诸多矛盾与利益博弈的长期积淀 ,解决方案须基于演进主义的方法论 ,绝不可毕其功于一役。 相似文献
2.
以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逐步回归法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数量和质量提升,并且数字金融发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激励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现金流较为缺乏的企业、环境管制力度较大地区,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应持续加快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完善数字金融配套体系建设,实行差异化数字金融支持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绿色创新,从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创新政策一直是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其中税收优惠政策是一种具有市场导向性的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政策对企业产生激励作用的原因尚不清晰。选取对我国技术突破有重要作用的软件与集成电路企业,采用2006-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聚焦2011年国家对软件与集成电路行业的两个税收优惠政策,运用双重差分法对企业创新产出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对发明专利申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非发明专利申请无显著影响。融资约束、企业避税行为等是税收激励政策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另外,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规模、产权和区域企业有不同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对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产出促进作用更大。从税收优惠政策长期影响看,该政策对专利申请的影响存在时滞性,而发明专利申请在政策发生当年就显著增加。研究结论可为明晰税收优惠政策、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产出间关系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5.
在高质量发展目标下,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大众创业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作重点。基于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创业者和非创业者之间可得性的外生差异,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微观数据,研究社会保险这一基本公共服务在创业者和非创业者之间的相对可得性如何影响个人的创业决策。我们发现,如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于非创业者更可得,将成为“创业枷锁”,降低个人选择创业的可能性;如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于创业者更可得,将成为“创业催化剂”,提高个人选择创业的可能性。此外,我们发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创业催化剂”作用对于来自中等收入家庭和小家庭的个人更为显著,而“创业枷锁”效应则更多地影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薪酬体系中重要性更高的个体。本文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险对于大众创业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这对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设计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异地商会作为构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本文以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异地商会对企业避税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参加异地商会可以有效抑制企业的避税行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异地商会主要发挥服务会员和服务社会职能,通过缓解外源融资约束和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两条路径削弱会员企业的避税动机,进而降低企业避税程度。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异地商会对于企业避税的抑制效果主要体现在税收征管力度较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大和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企业中,这说明在治理企业避税方面,参加异地商会与税务部门征管、机构投资者监督和分析师跟踪存在叠加效应,即异地商会能否发挥税收治理效应取决于政府和市场机制是否有效。本文从企业避税视角丰富了异地商会的治理效应研究,从社会组织视角拓展了企业避税的影响因素文献,为促进异地商会健康有序发展、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实践、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税制竞争力是指税制吸引经济资源和促进国内企业及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本文通过构造社会利益集团之间争夺税收优惠的委托代理模型,剖析了我国税制决策机制的缺陷,提出了以增强税制的立宪性、公平性、效率性为目标,通过统一税制、优化税收政策、强化税务管理的路径,提升中国企业所得税制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迫使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然而在经济全球的时代,中国工业转型升级除了面临内需空间不足、创新收益不高、人才往行政部门流动和教育支撑不够等问题,还受到发达国家振兴制造业战略、技术封锁、迫使人民币升值和跨国公司在华市场竞争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深化铁路企业改革,加快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应积极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在阐述职业经理人制度政策依据的基础上,提出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基本条件,即建立公司化的法人治理结构,并从优化产权结构、明确权责划分、推进董事会建设、发挥职业经理人作用等方面对建立健全铁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论述。从管理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引进退出机制3个方面,探讨铁路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形成机制,提出铁路企业应按照分层分类改革原则,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要想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的增长,必然要求微观企业保持良好的成长态势和较高水平的生产效率。本文利用BEEPS的中国企业调查微观数据,考察了外部融资约束、银行信贷和技术研发影响企业绩效和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外部融资约束对企业生产效率有显著负面影响,企业技术研发对生产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外部融资约束通过技术研发投入途径对企业生产效率产生抑制效应;银行信贷对于企业生产效率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只有将其投入到技术研发活动中才会发挥促进企业成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