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1.
我国民航运输业长期以来受国家管制,是传统的垄断行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民航业的规制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我国民航业的垄断现状,并据此提出了发展民航业的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上游双寡头和下游多家厂商的排他性交易模型。以上游优势厂商控制的下游厂商数量为决策变量,分析了在位上游优势厂商通过控制下游厂商,导致中间产品的价格歧视,剥削下游厂商,排挤竞争对手,提高最终产品价格和不利于产业良性竞争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方产业竞争政策的体系和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竞争政策的方法和体系的差异问题。美国的竞争政策侧重于追求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最大化 ,强调通过竞争的作用来达到这一经济效率目标。欧共体的竞争政策则强调在消费者福利的基础地位 ,通过协调竞争规则来促进欧共体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的反垄断法原本从西方吸收过来的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 ,已经具有明显的日本特色 ,其基本功特征是对价格机制的运作缺乏信任 ,对规模经济神话的盲目崇拜和信任 ,结果是经常提倡和鼓励那种必然会导致寡占市场结构的兼并活动。 相似文献
4.
美国反垄断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国际上垄断的主要形式是托拉斯,而美国这个崇尚自由竞争的经济大国,其垄断行为更为普遍。美国反垄断法的出台及实施,引起了我们更多的经济学思考,研究借鉴美国反垄断法的构成体系、主要内容以及典型的实施案例,对我国反垄断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反垄断法要得到有效执行需要建立科学的反垄断实施体制和法律责任体制,而且还需要科学地解决反行政垄断的执法体制问题。政府管制的前提是科学界定政府作用空间。行政垄断和不适当的价格管制通常会降低市场绩效,恶化社会福利。因此,有效管制的核心是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与建立有效的管制机构体制.并需要建立有效的公共治理结构以实现管制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现有的行政体制是制约垄断行业改革和导致行政垄断的根本原因.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应成为反行政垄断和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跨国竞争对反垄断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跨国竞争的出现使各国的反垄断政策模式从结构主义转向行为主义。为了追求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规模经济效应,各国纷纷放松了对垄断的管制。本文从垄断与竞争的相对性角度剖析了跨国竞争对当今各国政府反垄断的抑制作用及其原因,指出跨国竞争中的垄断是具有提高企业竞争力作用的,不应成为政府干预约对象。这对我们重新认识垄断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以及反垄断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反垄断视角下研究中间品市场价格歧视行为是对价格歧视理论的进一步拓展。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基于下游垄断竞争市场和非线性定价方式对纵向产业链中中间品不同定价方式的均衡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规制机构合理规制相关产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反垄断法》中相应的法律条款加以补充和细化。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