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自来水生产过程中会产生2%~4%的排泥水。通过对西北三型净水厂排泥水的理化特性全面分析,水质中悬浮物含量为690mg/L,排泥水上清液与进厂水对比,理化指标均有增加,汞和总氮指标略超地表水三类标准。因此,将排泥水进行固-液分离,稳定的上清液作为源水、景观湿地、生态浇灌、景观喷泉等用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1998—201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研究中国省域FDI与CO2排放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FDI和CO2排放量都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FDI高值集聚区一般是中国CO2排放量低值集聚区,FDI低值集聚区一般是中国CO2排放量高值集聚区。采用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研究FDI对中国CO2排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在地理上的集聚有助于降低中国的CO2排放量,"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并不成立。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扩展了STIRPAT模型,使用1995-201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中国城镇化进程在全国以及区域层面上对能源消耗的需求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城镇化增加了对能源消费的刚性需求且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城镇化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探讨了未来中国城镇发展的相关对策:适当控制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积极探索低碳城镇化发展模式,培养市民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优化与调整地区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4.
一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直接影响城市水源、水厂和管网的规划,也是决定给水工程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环节.而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是城市需水量预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中指标值的确定至关重要,如果指标值制定得过高,将造成供水设施的建设规模偏大,导致设施的运行不正常和闲置.如果指标值过低,则供水设施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因而,合理制定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对城市供水规划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环境恶化、资源缺乏和能源危机使得人类认识到保护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人们已越来越重视采用可再生生物资源来制造新材料。利用木材、麻、竹等环保型天然纤维开发复合材料已是近几十年来的研究热点,而如何改进复合材料性能便是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着重介绍竹原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的隔音性能,通过近几年竹原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发展状况,浅析竹原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土地财政和滞后的城镇化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构建1999-2011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检验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之间相互关系,进而考察二者对全国及区域层面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二者存在双向联动关系,且城镇化对土地财政规模的影响大于土地财政对城镇化的作用。(2)土地财政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土地财政与城镇化是驱动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影响因素。(3)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强度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城镇化的推进缩小了西部省份城乡收入差距但不利于东中部省份收入差距的改善。因此,要正确看待土地财政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未来应积极探索新型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改革当前土地制度安排,继续深化分税制改革并完善地方官员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前,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够科学、传统的国外行政管理理论授课内容偏多、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等相对不足等缺陷。本文结合作者在十几年行政管理专业学习与教学的经验与体会,认为办好五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必须在社会需求导向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推广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同时增加本土化教学内容、改革现有的教学手段、把实践教学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构建扩展STIRPAT模型,使用1995—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中国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的提高加强了能源消费需求的刚性——这在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中国城镇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区域差异,即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成正比,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成反比。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1995~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以总二氧化碳、碳强度作为碳排放指标,探讨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与碳排放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对外贸易对碳排放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其提高了CO2排放量,加剧了环境能源压力。(2)经济发展水平与CO2总排放量之间呈倒U型关系,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成立。(3)对外贸易对我国CO2排放具有地区与时间差异。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措施,即政府要转变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的出口贸易方式,将经济增长点逐步转移到主要依赖内需驱动的轨道;降低传统高碳行业出口比重,改善低附加值商品出口结构,产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出口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