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30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能问策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不断调整,大规模可再生能源被开发与应用,与之配套的储能技术和产业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储能革命不断深化。具体到电力行业讲,储能技术的加入,改变了电力系统即发即用的传统模式,主要表现在可调剂电能的高效和灵活分配、优化设备的利用和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和电能质量、保障安全和稳定运行等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储能对于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储能是促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实现辅助服务多元化、优化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重要技术途径,也是发  相似文献   
2.
目前,储能发展的主要困难是储能技术、应用研发和补偿机制。我个人认为,补偿机制(谁为储能付费)是最根本的。因为如果解决了谁为储能付费的机制问题,储能应用研发就会有动力,储能技术研发投入自然就会增加,实际上应该形成这样的倒逼机制。现在的情况是,依靠储能技术推动应用研发,依靠应用研发推动补偿机制,这种推进是很艰辛的,而且力度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3.
目前人们所说的电动汽车多是指纯电动汽车,即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前进。从外形上看,电动汽车与日常见到的汽车并没有什么区别,区别主要在于动力源及其驱动系统。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迅猛发展,发展电动汽车已经是大势所趋。2008年,在金融危机、节能减排等外部压力下,全球汽车产业进入能源转型时期,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大规模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都有较强的应用需求,各种特点的电池储能技术相互竞争,大规模储能技术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山东泰汽控股集团(简称泰汽集团)所属的山东威能环保电源公司(简称威能环保)生产的威能磷酸铁锂电池在电力储能技术领域趟出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背景及技术简介 近年来由于用电结构和特性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出现了日负荷率、发电设备年利用小时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对调峰容量需求逐年增加,调峰矛盾日趋突出,火电大机组频繁启停调峰又会严重影响机组健康水平和经济性能,缩短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幅增加燃料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的发展,储能技术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产业支持政策。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新颁布的新能源政策中,要求所有新能源项目必须配备储能技术方案。欧盟、韩国、日本等国家也都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7.
储能的本质是实现对电能的存储,并在需要时释放。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及智能电网的建设,各种储能技术都面临巨大挑战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本刊记者:从欧美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以及借其实现经济危机转危为机的定位来看,未来新能源技术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引擎。国内储能技术的发展远远跟不上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需要。如何解决国内储能技术普遍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到支持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能源结构的调整,大电网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等内在驱动力的作用下,迫切需要对现有电网进行改造升级,促使电网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智能化电网。未来的智能电网将是一个先进技术的复合体,包括信息通信技术、传感测量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储能技术等等,而其中储能技术则是智能电网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支撑点,将在智能电网的多个环节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宏观经济的降速运行让电力需求日趋疲弱,并从供电陆续传导至发电、电建、电煤等环节,整个产业链条都能感到丝丝凉意。在历经几十年快速发展的辉煌之后,电力产业必须习惯放慢脚步,必须开始调整企业发展模式、寻找新的突破方向了。相对而言,能源电力领域依然是一片充满商机的沃土肥田,依然可以发现和培育出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那么电力产业新的机遇在哪里呢?一定还是在改革创新和产业升级之中孕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