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3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58篇
财政金融   351篇
工业经济   255篇
计划管理   736篇
经济学   494篇
综合类   330篇
运输经济   213篇
旅游经济   76篇
贸易经济   429篇
农业经济   89篇
经济概况   26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英潮 《科技和产业》2021,21(2):238-242
基于严寒区京沈客专朝阳试验段路基基床的温度监测资料分析,研究不同厚度聚氨酯保温板对高速铁路路基混凝土基床温度变化特性影响.测试结果表明:①铺设聚氨酯保温板能够有效阻断严寒区环境与路基基床间的热量传递,保温效果与板厚相关;②地温大多数时间呈阳高阴低现象,同时阴、阳坡路基温差波动幅度随埋深逐渐减小;③基床表层阴、阳面各测点的温度变化起始时间一致,而阴面的冻结时间比阳面晚一个月.由此表明,保温板能够有效降低环境与混凝土道床之间的热交换,但是对路基阴、阳坡的影响存在差异.建议在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阳、阴坡可以采取不同厚度的聚氨酯保温板,减小阴阳坡地温差异,保持季冻土路基温度变化稳定.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只看重货币国际化结果,以占全球贸易计价结算比重、外汇交易比重、国际债券比重、外汇储备比重等相关指标衡量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而忽视货币跨境流动放松过程,即一国货币的跨境流动自由化程度。货币国际化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结果,包含进程和结果两个层面,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过早过快放松本币流出入会引发经济金融风险,某些情形下进程比结果更值得关注。构建人民币跨境自由度指数涉及强度赋值、项目设置和权重确定三方面内容。在梳理2019年第2季度前我国货币政策基础上,对2008年至2019年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跨境流动自由度、证券投资项目下的人民币跨境流动自由度以及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跨境流动自由度进行评估,并以美国近5年各项目下的资金流动平均占比为权重,构建了人民币跨境流动自由化指数,考察2008—2019年人民币跨境流动自由化程度,结果显示人民币国际化进展较快,跨境流动已得到很大程度放松,而且人民币流入自由程度显著高于流出自由度。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持续遵循先经常项目后资本项目、先流入后流出、先机构后个人、先大额后小额、先风险小项目后风险大项目的次序,提高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稳定性,降低无序流动的投机风险;严格管控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衍生品项目下人民币跨境流动,并依据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及审慎监管能力进行调整;大力提升经常项目的人民币结算比重,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提高非居民间的人民币使用频率和使用规模;充分评估各项目下人民币跨境流动和本外币兑换自由度,提高两者的协同匹配程度,降低因两者不匹配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This paper endogenizes the number of firms in an industry with positive network effects, complete incompatibility, and firms that compete in quantity. To this end, we compare two possibilities: free entry and second‐best number of firms (the one that maximizes social welfare). We show that with business‐stealing competition, free entry yields, in general, more firms than the socially optimal solution.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by the nature of the industry with firm‐specific networks, total production may be greater or lower under free entry than with a regulator; moreover, some industries attain their maximum social welfare with a monopoly.  相似文献   
4.
This paper studies entry decisions in contests with private values. Potential contestants observe their value and the common opportunity cost of entry, and make entry decisions simultaneously. Theory predicts that whether or not contestants are informed of the number of entrants prior to choosing their expenditures has no effect on entry or aggregate expenditures. We test these assertions in our experiments. We find substantial over-entry in both information structures. However, entry is higher when contestants are informed. Since expenditures do not, on average, differ across information structures, aggregate expenditure is also higher when contestants are informed. Contestants earn on average less than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entry.  相似文献   
5.
6.
7.
Knowledge flow is a key to building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competi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ffects knowledge flow between countries using patent data and trade data for analysis. The main finding is that export competition in the third market (in our study, the US market) seems t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flow of knowledge.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contribute to the debate on ‘learning-by-exporting’.  相似文献   
8.
This article surveys ‘creditor‐friendly’ and ‘enterprise‐friendly’ bankruptcy regimes with a focus on the methodology underlying the filter test in distress, as reflected both in its academic treatment and in legal practice. I find that the test exhibits pro‐liquidation bias in designating liquidation of a firm with recovery potential as the Type II error, and in underplaying the benefits of a possible turnaround. Further influences militating against continuation include the power conferred on creditors through the balance sheet criterion and the undervalua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I make the case for reversing such biases to establish a presumption in favour of continuation.  相似文献   
9.
针对M企业A生产线在制品积压、交付周期长等问题,通过现状价值流图分析其原因,提出在考虑改善效益大于投入成本的条件下,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水平,以克服物料供应不及时、工艺特性等制约因素。从工艺流程、布局、工装等方面进行改善并绘制未来价值流图,创建生产线连续流。生产线连续流创建后,生产周期缩短了13天、搬运距离减少41m、车间面积节省约168m2、作业人数减少6人,为企业降本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过去几十年来,国际生产的增长主要是通过跨国并购的模式实现。不过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行业和企业层面的因素来探讨FDI的进入模式。邓宁(2009)强调宏观经济变量可以解释FDI,并呼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提高我们对宏观经济变量影响重要性的认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文章采用2006-2012年6534起中国企业并购交易作为样本,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的决定因素。借鉴诺思的制度理论框架,探讨中国和东道国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对中国企业发起跨国并购可能性的影响。文章研究的重点在于国家宏观经济和投资者保护状况对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交易的可能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和目标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越好,越会促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可能性。实证结果还显示中国对投资者保护强度越大,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可能性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