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3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57篇
财政金融   144篇
工业经济   145篇
计划管理   507篇
经济学   499篇
综合类   487篇
运输经济   17篇
旅游经济   44篇
贸易经济   482篇
农业经济   350篇
经济概况   35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朝迅 《改革》2021,(2):1-13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企业主体、点链协同、长短结合、分类施策、内外联动”的思路,统筹谋划三次产业链条协同高效运转,扎实推进固链、补链、优链、强链工作,加大产业链核心环节扶持力度,努力锻造长板和优势环节,加快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促进中央和地方之间统筹协作,优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深化产业链国际合作,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显著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詹晶  刘滨 《科技和产业》2021,21(6):124-131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厘清现阶段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的空间分异规律,以更好地发挥粮食主产区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作用.基于粮食主产区2001—2017年粮食生产面板数据,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检验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格局的空间模式,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主产区粮食产量处于高-高和低-低集聚的省份较多,处于高-低和低-高集聚的省份较少,且空间相关性随着时间波动下降;2001年及2017年种粮人数对粮食产量的驱动作用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他因素对各地区粮食产量的驱动作用基本一致.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必须在充分考虑粮食主产区地域发展差异的基础上,从提升粮食单产、坚守耕地红线、规范化肥使用、推进农业科技化、防范农业灾害等方面着力改善,以期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3.
针对矿山企业物流计量流程的特点,优化了无人值守计量管控流程,采用车牌识别、智能道闸、物联网等关键设备与技术,实现物流车辆进出厂自动识别、称重无人值守、数据远程采集、业务环节管控及流程闭合管理,达到了企业减员增效与远程集中管控的目标.同时视频监控、红外对射等技术的应用,避免了计量过程作弊行为的发生,加快了物流信息传递效率,规范了物流计量流程,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与物流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全球努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背景下,综合评价近10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演化特征,解析其驱动因子,为提高广西农业生产效率提供支持,为广西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2008—2017年广西14个地级市农业生产投入与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评价广西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解析其驱动因素。结果 (1)近10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较低,研究期间总体表现为DEA无效且规模收益递减;空间差异大,各市农业生产效率呈现不同的时间变化特征,仅梧州市、北海市和钦州市一直处于农业生产效率DEA有效。(2)广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呈波动增长态势,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桂东北(桂林市、梧州市、贵港市)、桂南(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是广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地区。(3)农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中,耕地有效灌溉率、农业科技是促进因素,与农业生产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政府投入、单位耕地农机动力是限制因素,与农业生产效率呈显著负相关;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因素。结论 近10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较低,时空差异大;应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规模化水平,以提升广西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40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开发区时空格局带来诸多变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探寻开发区产业转型成为当下热点。本文聚焦开发区中的山海资源,以漳州招商局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对象,定量分析其1999~2018年建成空间形态、植被指数、海岸线变迁等生态空间时空指标,用于指导开发区未来产业升级转型。结果表明,山海空间是开发区空间扩张的主力,开发难度大;开发区植被退化迅猛,生态环境亟需修复;海岸线类型丰富且人工化程度极高。开发区具有天然的立体产业转型优势,若坚持“山海为梯,立体开发,生态共享”,鼓励开发区产业从“平面单一式”向“立体复合式”创新改革,将有利于产业资源合理分配,实现开发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的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是党中央应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供应链经济是实现经济双循环目标的重要抓手,而供应链金融则是供应链经济能否持续繁荣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的供应链金融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特别是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战略背景下,必须根据供应链经济变化新特点,扎紧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敞口,设计好供应链金融的新布局,提升供应链金融在各项金融产品中的比重,加快供应链金融各项政策落地,以数字化为主要手段全面推动供应链金融生产能力的再释放,充分满足供应链经济发展的需求,发挥金融在供应链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新格局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大数据信息化时代,充满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大数据及数字经济的出现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传统技术及工作思维的方式。数字经济是继工业和农业之后的又一大经济形态,为社会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通过分析电网行业传统的科学技术及作业方式,论文简要阐述了基于大数据信息化发展下电网的影响,并认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于数字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及重要性。最后论文讨论了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方向。  相似文献   
8.
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目前我国面临着国际内外的复杂局势,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为此我们要深入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建立新的发展思路,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优化营商环境应实现建立服务型政府,实现企业经营环节的全覆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建立完善的商业系统生态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农贸市场、菜市场、超市的销售果蔬、肉类等生鲜的称重、计价、封袋流程复杂、耗时长、精确度不高和结账方式的问题。通过大量查阅和深究国内外的智能电子秤资料,分析和在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的智能电子秤发展状况与趋势,包括图像识别技术、红外线检测技术和指纹快速结账技术,论述了智能电子秤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发展趋势,可为智能电子秤科学研究和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While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IE) recognizes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OR) as a central activity and the prominent role of network capabilities in OR, it is not informative as to how different network capabilities influence OR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We utilize dual network capability through the lens of exploration-exploita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these two different capabilities influence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opportunities. Given that microfoundations perspective and prior experience in IE are under-developed and under-theorized, we explore founder’s prior experience as an essential microfoundation for the dual network capability. By employ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on a sample of 647 early internationalizing firms from a developing country,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founders’ prior experience is a significant microfoundation of dual network capability in international OR. However, both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capabilities fail to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in a changing market environment. A post-hoc analysis reveals that at a higher level of market change, younger firms benefit more from network exploration, whereas older firms achieve greater success when leveraging benefits from network exploitation. The study concludes with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aven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