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标:中国区域间贸易成本测度及其分解。研究方法:选取1997年、2002年和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量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总体区域间贸易成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中国的国内贸易成本始终小于国际贸易成本,东北区域和贸易程度相对较低的建筑业、服务业、农业等行业的贸易成本较高;区域间贸易成本分解发现距离较远的区域间贸易成本较高,“邻近偏好”明显;经济增长极则表现出显著的“腹地偏好”,即与其经济腹地间贸易成本较低;而东部沿海的“后来居上”主要来源于沿海之间存在的“区域分割”。研究创新:中国区域间贸易成本的演进及其双边特征。研究价值:为促进区域合作、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潘文卿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6):3-20
基于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本文从生产者责任与消费者责任两个方面考察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CO2排放情况,并分析了两方面征收碳税对各地区以及相关产业竞争力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中国也存在着从东南沿海等相对发达地区向西北、东北等欠发达地区的“碳泄漏”现象。因此,与从生产者责任方征税相比,从消费者责任方征收碳税,可以较大幅度地减轻对西北、东北等欠发达地区及相关产业竞争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又不致使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相关产业的额外负担上升幅度过大。本研究的政策启示是,在进行区域与产业CO2排放责任分担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生产者责任方面,需要同时引入消费者的责任,这既符合责任分担的公平性要求,也能够协调各方利益,达到最佳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产业结构调整、信贷结构调整及信贷风险防范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推进,当前仍占银行90%以上业务量的信贷资金的投向问题已成为银行运营效益的关键.尽管有许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银行资金的投放方向与运营效果,但其中有一因素是最为重要的,这就是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放对象的经济效益.说到底,商业银行经济效益,最终还是取决于资金所投放对象的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放结构也须及时调整,以使银行资金进入经济效益较高、发展前景良好的经济"体",这样,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也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市场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推进,当前仍占银行80%以上业务的信贷资金的投向问题已成为银行运营效益的关键,尽管有许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银行资金的投放方向与其运营效果,但其中有一因素是最为重要的,这就是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放对象的经济效益。说到底,商业银行经济效益,最终还是取于资金所投放对象的经济效益,即资金的投向对银行资金本息收回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放结构也须及时调整,以使银行资金进入经济效益较高、发展前景良好的经济“体”,分行信贷风险的防范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前2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中国在进入21世纪后和前20年中,国民经济将可能保持7%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但随着国民经济总规模的扩大,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将呈现减速增长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7.
经过20年的努力,中国的经济改革业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经济资源从低生产率产业流向相对较高生产率的产业,带动了中国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了全社会经济总量的增长。依可比价计算,1979年~1999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7%,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到90年代末,多数产品数量短缺现象已基本消除,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也得到缓解,多数商品“买方市场”的出现,表明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8.
9.
一个祖国大陆与台湾宏观经济联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与台湾经贸往来日益紧密。当前台湾已是大陆第4大贸易伙伴,而台湾也占海外对大陆投资的第4位。现实的情况要求我们必须就两岸经济的相互影响给予深入的定量分析。为此,我们研制了一个基于贸易于资本流动的两岸宏观经济联接模型,并以此为工具,定量研究了两岸间的经济互动关系与相互依存关系。本文主要介绍祖国大陆与台湾宏观经济联接模型的特点与模型结构,并就模型的动态仿真与初步应用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0.
甘肃产业结构调整探讨●潘文卿(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1甘肃产业结构现状与特点。甘肃的产业基础除农业外,基本上是解放后国家在加强内地和三线建设的推动下形成的。随着甘肃产业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不断调整,其产业结构已从传统的农业为主体演进到目前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