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4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原因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我国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的滞后 ,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三农”问题的解决 ,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计划经济年代实行的重工业超前发展战略 ,是造成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历史原因 ;改革后的新工业化过程中的弱质问题 ,是造成我国城市化滞后的根本原因。因此 ,为改变城市化滞后状况 ,政府政策选择的关键是尽快构筑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制度基础与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于学花 《农村经济》2005,(12):29-31
“给钱不管人”的单一货币安置模式仅能满足失地农民的即期现金消费需求,但忽视了失地农民所面临的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在“可持续生计”目标下,征地安置模式应该是“货币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政府监管”四位一体的综合模式。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政策选择,才能确保新模式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富民思想的核心是民富。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富裕论”之中,即体现在“先富、后富、共同富裕”的理论之中。它不仅是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创新。 邓小平的富民思想有二大渊源,一是历史渊源,二是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发展与绿色GDP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必须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换。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的强烈诱惑及长期免费使用自然资源环境的惯性作用,各利益主体难以自觉地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换。因此,完善以GDP为主要指标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构建作为经济发展正确“导航器”的绿色GDP核算方法,从外部迫使各利益主体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换,走循环经济乏路,自然蒯成为我们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土地征用中相关主体利益关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土地征用中,围绕土地利益分割,形成了政府(国家)、土地开发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失地农民诸相关主体利益关系。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失地农民许多权益主要被政府及土地开发企业侵吞,在各相关主体利益关系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非合理性。因此,通过改革观行征地制度,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是保护失地农民权益、调整不合理的相关主体利益关系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外商撤资也在逐渐增加。但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外商撤资的规模不大,也未发现有大规模撤资的趋势。造成中国外商撤资的原因多种多样,总体而言,小规模的外商撤资并未给中国经济带来太大的负面作用,某些类型的外商撤资还可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中国政府一方面应采取各种政策措施预防外商的大规模撤资,另一方面要做好外商撤资后的各种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贷配给理论的中小企业融资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面临“双重信贷配给”时,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内生性金融约束、政府过多的行政介入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陷于信贷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要解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题,就必须在减少政府行政介入条件下,采取各种策略消除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弱化企业内部金融约束。  相似文献   
8.
于学花  栾谨崇 《经济师》2003,(9):186-187
现阶段 ,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 :农业发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础条件 ;经济的较快发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条件 ;相关制度创新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