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与伟大成就,也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发出动员令,强调指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夙愿,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3.
我国扩大内需政策拉动了投资需求,却难以启动消费需求,其效率低下。政策之所以低效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政策缺陷,主要表现为政策缺乏可行性、针对性、必要的力度以及积极财政政策的固有弊端,外因是不理想的制度环境,表现为与消费活动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及消费环境相关的制度或体制问题,包括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易导致产品同质化的行政区经济管理体制和重工轻农的财政投资体制。要提高扩大内需政策的效率,就要注意政策行为的科学性,并推进各相关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中国最优居民消费率的估算及变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变动特征表现为长期波动下降。为判断居民消费率的运行情况,根据代表性家庭效用最大化估算出最优居民消费率。研究表明,1978-1990年,实际居民消费率与最优居民消费率基本吻合; 1991- 2000年,实际居民消费率平均低于最优居民消费率7.8个百分点;2001-2010年,实际居民消费率平均低于最优居民消费率18.3个百分点。对居民消费率偏低贡献率的分析表明,城镇居民消费率偏低是导致整体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通过考察预期收入、利率和效用函数改变对最优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分析了居民消费率的变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毛中根 《山东经济》2005,21(2):29-33
开放经济下当前中国出现了相对过剩的国内大规模储蓄和外资大量流进;中国国际收支表现为双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与此同时,国内资金也在大规模地外流,出现了资本流动怪圈。这种资金供求非均衡状态有许多负面影响。而国内大规模储蓄是居民理性选择的结果,引进外资又是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一种较好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6.
洪涛  高波  毛中根 《财经研究》2005,31(11):88-97
文章首先根据经济学模型界定了两个重要指标:自相关系数与收敛系数.认为不同的外生冲击对这两个系数有不同的影响,而它们决定了房地产真实价格波动形态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1998~2003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结论是,在真实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真实建筑成本较高、真实税后住宅抵押贷款利率较低的地区有较大的自相关系数和较小的收敛系数,从而房地产真实价格具有更大的波动性.为使房地产真实价格在均衡价格附近平稳运行,降低开发成本和提高消费者购买成本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化消费是扩大内需新的增长点。中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和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增长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美国、英国和日本既是经济强国,也是文化消费大国,其文化消费增长经验对扩大中国文化消费有重要借鉴作用。国际经验表明,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和稳定消费预期是扩大文化消费的重要途径。需要从提高居民收入、降低文化产品和服务价格、改善文化消费环境、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增加闲暇时间、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稳定居民消费预期等方面来促进中国文化消费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消费质量问题正日益受到关注,但梳理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关于文化消费质量的已有研究严重欠缺.论文尝试从人均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文化消费与收入的匹配度、文化消费的内部结构、文化消费的差异以及文化消费的成本与消费效果等六个维度对文化消费质量的科学内涵进行刻画,藉此构建文化消费质量的描述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该指标体系对2001~2013年我国居民文化消费质量状况进行了测度,从而得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汪德华  邹杰  毛中根 《经济研究》2019,54(9):155-171
本文基于2013年CHIP数据,运用截面数据双差法,评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二片地区"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政策效果,对此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小学与初中校舍、购置教学设备等措施,该工程较好地实现了"增智"的目标:受益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年限显著提高0.7年左右;但工程的"增收"效果却十分有限,受益儿童成年后收入并未显著提高。计量分析发现,工程虽能提高受益儿童成年后外出务工收入水平,但未能提升其外出务工概率;可能受限于本地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成年后留在本地的受益群体从事非农职业的概率反而显著降低。这说明,中国的"扶教育之贫"政策,能够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但要达到教育扶贫"增收"的根本目标,还需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发展本地第二、第三产业等政策与之配套。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从农业社会演进到工业社会,人们的消费模式也经历了由"节俭消费"到"借贷消费"的发展变迁。借贷消费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但过度的借贷消费也会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隐患甚至导致金融危机。就目前的中国而言,美国借贷消费的经验意义可能要远大于它的失败教训。中国消费的宏观调控目标应是扩大消费与可持续消费并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