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强劲的竞争力和强大的创新能力,离不开高层次人才在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深圳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十分重视,但面对国内外不断变化的全球人才竞争格局,目前深圳面临外籍人才吸引力弱、引才主体和渠道单一、评价机制不尽合理、认定标准过于局限、企业引才激励不足等困境.应当积极借鉴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全球先进城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经验,优化国际化人才引进政策措施,打造配套"软环境";发挥政府、市场双重引才作用,突出产业界、学术界引才主体地位;强化用人主体自主权,重构"能力+业绩"分类评价体系;设置具有深圳特色的认定标准体系;增加企业引才补贴,加大人才引进激励,为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不断提供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与人口问题分不开,人口因素成了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流动人口4个高峰相继到来,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能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还对城市的碳排放及碳泄漏有重要影响。通过构建经济理论模型并运用我国285个地级市2009—2019年相关数据的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本地区的碳排放量,且对其他地区产生了正向碳泄漏效应,主要体现为对省内其他城市(区域内)产生碳泄漏,而在跨省城市之间(区域间)未出现明显的碳泄漏效应。不同规模的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呈现的碳泄漏特征差异显著,小型城市和大型城市均表现出正向碳泄漏效应,小型城市的碳泄漏体现在区域内,大型城市则体现在区域间;中型城市因区域内正向效应与区域间反向效应相互抵消,碳泄漏效应不显著。资源型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呈现显著的正向碳泄漏效应,且区域内正向效应明显强于区域间反向效应,而非资源型城市的碳泄漏效应并不明显。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了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引发了碳泄漏效应。这些结果意味着,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因地制宜地制定措施,防范碳泄漏,并加强区域间协调,共同推进碳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4.
卡普兰和诺顿于1992年首次提出“平衡计分卡”的概念,引起了实务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开启了平衡计分卡的讨论热潮。本文针对2000-2021年间发表于国际主流会计学术期刊中的平衡计分卡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述评,从平衡计分卡的影响因素、采用、实施、评价、作用与实践梳理总结了研究框架,并进一步对比了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以平衡计分卡为主题的发文情况,从研究情景、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等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对未来我国平衡计分卡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试图为中国学者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平衡计分卡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运用位点简化表征城市功能空间,文章考察在通勤距离和开发成本约束下微观经济主体选址决策调整过程,发现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变迁,根本上是通过众多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投资选址和消费选择等活动逐渐积累形成。以深圳30年城市发展经验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功能位点在深圳市整体区域结构中的变迁,据此得到城市功能空间结构演化规律并分析后续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Acemoglu et al.(2010)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其中产品周期分为创新和标准化两个阶段——刚创新出来的产品只能由高技能劳动力生产,而将其标准化之后就可以由工资较低的低技能劳动力生产。尽管标准化之后生产成本更低,但也更易为竞争对手模仿。知识产权保护可以缓解企业在创新和标准化决策之间的困境。本文模型对内生增长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提供了更新的研究方法,并得到结论:一、本文模型丰富了内生增长理论;二、本文从新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南方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要弱于北方国家;三、知识产权保护越弱越会伤害低技能工人的利益,加剧工资不平等。 相似文献
7.
风险投资与创业家的合作博弈,是一种理想的状况,需要资本市场的良好环境。本文认为,创业板的设立将不仅是对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大改进,更重要的是在企业层面对创业投资的激励,这种创业激励将全方位地推动中国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投资活动。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