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自身经济实力还是财税制度安排都使西部地区在税收竞争中先天不足,在当前愈演愈烈的税收竞争中逐渐凸显出被动性、政策诱因性及弱势竞争等特征。本文就当前西部地区税收竞争的特征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规范税收竞争,加强政府间税收协调,构建和谐税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区域间税收竞争的正效应是很明显的,能有效改善投资环境和促进经济增长,降低税费负担和增加财政收入。但其负效应也很突出,区域间税收竞争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破坏税法统一和国家宏观调控,税收流失严重,区域间税负差异加大,地方干预和腐败现象严重等。这种强负效应是当前我国区域间税收竞争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税收竞争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由于我国税权划分不合理导致当前税收竞争表现的相当不稳定和不规范,弊端甚多。反思我国当前的税收竞争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借鉴博弈论中的“三方双层互动博弈”模型分析我国的税收竞争走向,提出建立新型税收竞争模式的目标及路径选择,有助于建立我国合理的税收竞争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税收竞争、税收负担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栋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5):1-6
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证明,适度的低税负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因税收负担不公平而形成的税收竞争格局在刺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拉大了内部差距,进一步强化了不公平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加速,国际税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而,针对我国国内经济差距扩大的现实国情,改革相应的财政税收制度,采取灵活的税收竞争政策已成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两地区税收减免的博弈分析,认为企业所得税的减免,虽然违反了现行税法,但在客观上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因此,可将企业所得税分为中央税与地方税两部分,授予地方政府对地方企业所得税税率进行调整的权力. 相似文献
6.
税收竞争、地区博弈及其增长绩效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2
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激发了地方政府推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但不恰当的分权路径也加剧了地区间的税收竞争。本文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对中国省际间的税收竞争与博弈行为进行检验。研究显示,省际间税收竞争反应函数斜率为负,这说明省际间在税收竞争中采取的是差异化竞争策略;同时也意味着地方政府目前对公共产品的偏好较低。而对省际间税收竞争增长绩效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则显示,公共服务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地方政府的征税努力与其财政充裕状况直接相关。为此,本文提出应加快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转移支付的法制化进程,努力打破数量型增长的政绩观,从制度层面营造地区间协调有序的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印度同为世界上两大发展中国家,为吸引外资以发展本国经济,双方长期以来都大量使用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以求在税收竞争的博弈中占得先机。但基于当前两国在世界经济、政治等各领域地位日益上升的现状,以及两国双边贸易额不断扩大的趋势,加强两国间的税收协作便成了必然选择。加强税收协作,保持适度的良性税收竞争有利于实现双方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