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642篇
  免费   1422篇
  国内免费   615篇
财政金融   15544篇
工业经济   11333篇
计划管理   26853篇
经济学   31416篇
综合类   10262篇
运输经济   1346篇
旅游经济   531篇
贸易经济   36928篇
农业经济   11332篇
经济概况   40428篇
信息产业经济   783篇
邮电经济   92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968篇
  2022年   1625篇
  2021年   2157篇
  2020年   3227篇
  2019年   3416篇
  2018年   1134篇
  2017年   2670篇
  2016年   3771篇
  2015年   5810篇
  2014年   13469篇
  2013年   11926篇
  2012年   14960篇
  2011年   16190篇
  2010年   14268篇
  2009年   14487篇
  2008年   14059篇
  2007年   11555篇
  2006年   9737篇
  2005年   9100篇
  2004年   8270篇
  2003年   6745篇
  2002年   4510篇
  2001年   3724篇
  2000年   3198篇
  1999年   1281篇
  1998年   936篇
  1997年   720篇
  1996年   553篇
  1995年   519篇
  1994年   288篇
  1993年   280篇
  1992年   256篇
  1991年   291篇
  1990年   257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0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对国家层面以及省级层面工业软件产业政策信息的梳理,对中国工业软件的产业链、研发链、市场链展开深入分析,以明晰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态势.再基于对全球和国内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趋势的研判,提出优先培育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工业软件公司,不断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龙头企业,鼓励大中型制造企业自主研发嵌入式软件,兴建专门的工业软件产业园集聚中小软件企业,积极推动工业软件产业创新链再造,推动工业软件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快速形成"人才结构优势"拓展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等发展路径,以期为未来中国工业软件产业政策体系的构建和工业软件龙头企业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8)"数据,文章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检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核密度估计和Markov链等分析工具,多视角分析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空间集聚特征;区域间差异是数字普惠金融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和三大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总体呈现向右移动趋势;各发展状态较为稳定,且彼此之间的流动性较低,呈渐进式动态演进.据此,研究从市场和政府联合调控、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及统筹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不仅要重视内部创新力量,同时需要依托外部力量,充分发挥外部知识资源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基于认知行为理论,采用多元层次回归和Bootstrap方法,分析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知识共享和供应链协同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结果发现: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对知识共享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知识共享在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与技术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供应链协同正向调节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并正向调节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完善创新生态系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重要目标。基于2013-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风险投资和孵化基金在其中的间接作用。结果发现:①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水平,但主要增加的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授权数总量,对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并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上述结果在剔除直辖市样本、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及空间计量模型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区域风险投资和孵化基金集聚效应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影响区域创新水平的主要机制;③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在不同区域间差异较大,在东部地区的创新激励效应更加显著,而且政策工具强度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区域创新水平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群发展中,围绕核心大城市建设都市圈,既符合全球范围内城市发展规律,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正在逐步具备建设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条件,加快建设以省会为支撑的现代化都市圈,是河北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本文全面阐述了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意义,从多角度对比分析指出建设以省会为支撑的现代化都市圈是河北省的客观选择,在借鉴长三角等先进地区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确定了省会都市圈的基本架构,并从明确各城市产业功能定位、提升核心城市吸纳辐射能级、促进大中小城市梯度协调发展、构建省会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建设以省会为支撑的现代化都市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摘要:在科技金融背景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诸多困境,多元协同体系是解决困境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政府—高校—企业”的多元协同,剖析科技金融背景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挑战与趋势,提出多元协同基础、逻辑、路径。研究发现,面对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行业所需拔尖创新人才供给不足;对于科技金融的引入,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面临资金等资源投入压力。此外,本文提出的多元协同路径包括,促进学科交叉与跨界合作、建设实践创新平台、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引入行业导师指导、组织团队合作与竞赛活动以及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多元协同体系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俊凯 《活力》2023,(6):165-167+171
在抓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南宁市通过总结脱贫攻坚经验逐步探索打造出具有南宁特色的“扶贫品牌”,探索形成了“双培双带双促”致富带头人培育模式理论。本文基于致富带头人培育模式理论,主要对南宁市江南区同江村、武鸣区天马村、宾阳县河田村、隆安县东安村、马山县立星村等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展开研究,通过实际走访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归纳和总结,分析出南宁模式下特色产业扶贫发展的过程、结果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美贸易摩擦频发、中国传统贸易比较优势不断削弱的背景下,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是应对复杂国际贸易环境的重要举措.而推动协同集聚是提升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重要途径,研究协同集聚通过哪些途径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影响是理顺协同集聚与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关系的关键任务.本文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协同集聚能显著促进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虽然协同集聚能显著促进中国研发人员数量增加,产业结构升级也能促进中国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但研发人员数量不能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协同集聚能显著促进中国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研发投入强度也能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亦能促进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制定政策不断提升科技研发的投入强度,提高研发投入效率,大力推动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促进研发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9.
紧紧抓住创新的"第一动力"和乘数放大效应,引领超常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优化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和内在要求.本文从创新的意义与相关学理剖析入手,从新供给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切入,提出经济发展供给侧创新作用原理的理论模型与量化表达,形成以"守正出奇""守正创新"支持高质量发展潜力释放思路要领的框架性认识.结合中国当下发展新形势,以创新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这一命题,指出需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客观要求,从国土开发顶层设计入手,动态优化各地定制化解决方案,并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共性要求,以宜居宜业改善民生为核心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把握好制造业的提质增效升级发展,优化收入分配推进城乡一体共赢.此外,要抓住已涌现的"一带一路"建设与"新老基建"等发展机遇,注重新型城镇化中的有效投融资,西部城市需在应对挑战中把握后发优势,以"有效市场+有为、有限政府"组合打开活力潜力空间,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实现弥合"二元经济"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之现代化愿景.  相似文献   
10.
从中层管理者视角出发,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理论,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构建国有企业探索性内创业过程机制模型,并动态阐述中层管理者推动下国有企业探索性内创业的3个战略阶段:动机形成阶段、制度性筛选阶段和嵌入性销售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政策红利不再、中层管理者个体创业导向引发国有企业探索性变革;中层管理者根据注意力配置机制,对探索性创业机会进行制度性筛选;通过制度、自我、同侪、高层管理者4个层次,实现国有企业注意力聚合,最终实现探索性内创业。结论不但丰富了企业内部创业相关研究,也为如何激发中层管理者在企业内部创业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