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423篇
  免费   1470篇
  国内免费   373篇
财政金融   81566篇
工业经济   8720篇
计划管理   34567篇
经济学   34277篇
综合类   13081篇
运输经济   1305篇
旅游经济   86篇
贸易经济   39631篇
农业经济   15832篇
经济概况   42455篇
信息产业经济   807篇
邮电经济   939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612篇
  2022年   2417篇
  2021年   2999篇
  2020年   4760篇
  2019年   4835篇
  2018年   1534篇
  2017年   3920篇
  2016年   5329篇
  2015年   7269篇
  2014年   18514篇
  2013年   15674篇
  2012年   19458篇
  2011年   20048篇
  2010年   17853篇
  2009年   18998篇
  2008年   19159篇
  2007年   15478篇
  2006年   14126篇
  2005年   13307篇
  2004年   11174篇
  2003年   11864篇
  2002年   9182篇
  2001年   7911篇
  2000年   7169篇
  1999年   3065篇
  1998年   2065篇
  1997年   2018篇
  1996年   1952篇
  1995年   1730篇
  1994年   1894篇
  1993年   1160篇
  1992年   867篇
  1991年   1064篇
  1990年   788篇
  1989年   555篇
  1988年   120篇
  1987年   117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84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7篇
  190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基于一定的激励政策工具假设与责任承担模式下,借助于市场经济下价格的传导机制,构建逆向供应链下各参与主体在不同回收模式下的决策模型,考察政策工具组合作用下,供应链成员各自最优决策下物质责任的分担问题.在具体各承担模式中,随着废弃物回收责任、拆解处理责任的分担与转移,相关责任主体可享受的超回收激励、超物料回收标准激励,及未达法定标准的经济惩罚等经济责任也实现了分担.研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领域相关主体延伸责任分担和激励政策工具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全球42个主要经济体1991—2016年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双支柱政策框架的金融稳定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在抑制家庭信贷增长上具有显著作用,双支柱政策在缓解金融风险顺周期性上具有显著的金融稳定效应;(2)盯住贷款的宏观审慎工具和针对借款人、贷款人的宏观审慎组合具有更为显著的金融稳定效应;(3)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在抑制家庭信贷扩张上的作用不显著,但其宏观审慎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相较发达经济体更为显著,发达经济体双支柱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总体显著,其中货币政策效应更为突出;(4)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效应在下行周期优于上行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及其与货币政策的交互效应在上行周期优于下行周期;(5)只有个别宏观审慎工具会对失业率、消费和物价产生微弱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扎根于中国转型经济背景,提出了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下企业海外并购的两大动因,即成长冲动和风险对冲.同时认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内生有机成长方式、外在本土并购扩张方式受到了阻碍;企业面临着因融资成本、非经营性成本增加带来的风险;此时,海外并购便成为企业的最佳策略.本文以2008-2018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述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在成长冲动和风险对冲的驱动下,企业倾向于使用海外并购来替代本土并购,且这种替代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成长冲动强烈、融资成本和非经营性成本较高、风险承担能力弱的企业更倾向于采取海外并购策略,以规避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8)"数据,文章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检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核密度估计和Markov链等分析工具,多视角分析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空间集聚特征;区域间差异是数字普惠金融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和三大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总体呈现向右移动趋势;各发展状态较为稳定,且彼此之间的流动性较低,呈渐进式动态演进.据此,研究从市场和政府联合调控、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及统筹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监管是政府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重要政策手段,对新时代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借助中国2011-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与金融监管数据集,检验金融监管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监管强度的增加有助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这种影响随着企业外部地域属性和内部特征差异的变化展现出了较强的异质性效果.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监管有助于降低企业杠杆率水平,刺激企业多元化投资(包括R&D与实物资本投资),并减轻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为自身财务风险稳定提供保障,这些都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增加.特别地,对于金融科技新业态的监管,使得企业融资的创新行为倾向更加聚焦.本项研究从微观经济主体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金融监管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在功能和内容上强化对金融监管的优化,是新时代下创新驱动转型战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命题.目前,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土地产权实现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学术界关注较少,所遗学术纷争、疑点和空白尚多.针对初级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土地产权实现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对人类所有制占有关系的沉思、百年来农地所有制及其产权实现历史逻辑的拷问、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内涵及其农地产权实现理论厘定的基础上,提出了着力优化社会主义农地占有关系、发展农地公有权和使用权两个市场、扩充农地公有占有权及处分权能、赋予农地公有单位优先流转受让权等创新性政策立法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完善创新生态系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重要目标。基于2013-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风险投资和孵化基金在其中的间接作用。结果发现:①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水平,但主要增加的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授权数总量,对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并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上述结果在剔除直辖市样本、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及空间计量模型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区域风险投资和孵化基金集聚效应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影响区域创新水平的主要机制;③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在不同区域间差异较大,在东部地区的创新激励效应更加显著,而且政策工具强度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区域创新水平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其迅猛的发展和进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政策性农险补贴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就.众所周知的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农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中国整体发展情况以及国际地位.但是,近几年来中国在农业发展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中国从事农业的人数正在大幅度的减少,使得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手严重不足,这就极大地阻碍了中国整个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尽快的改变这一现状,中国相关部门针对目前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政策性的农业保险补贴,进而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农业活动.文章就目前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现存矛盾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矛盾进行了政治经济学方面的思考,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20年以前,中西方宏观经济政策调节都经历了供给侧与需求侧主张的交替过程,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政策主张并没有共存过,主要是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而在2020年后的中国,供给与需求均被关注、强调.二者之间除了具有对立性,在社会背景、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也具有一致性,双方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中国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供需双侧发力对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而政府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在供给侧和需求侧进行同时调节,使供需双侧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促进经济双循环体系的构建和国民经济的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保险作为互联网技术与保险产业的深度融合产物,其本质是创新保险生产方式,通过保险经营与服务的改善,以达到提升保险生产和服务效率的目标.互联网保险凭借保险行业理念创新、营销和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和个性化服务创新以及渠道建设拓展创新重塑了保险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中国传统保险产业发展的滞后已经远落后于社会大众需求,因此在传统保险互联网化转型过程中将面临法律存在非完备性所导致的法律风险、技术安全风险、金融风险以及系统性风险等问题.对此需要加强对互联网保险监管机制、侧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建立混合型人才储备推动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