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岸共同市场”的特殊构架与机制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岸共同市场”是基于两岸经贸合作已有的基础、区域一体化中“共同市场”模式的特征和当前海峡政治生态的特殊性相结合而产生的构想或概念性体制方案,它是符合两岸关系发展内在要求的体制构架。实现这一构架的关键在于构建持续、常规化的协调机制,以扩大两岸经贸交流的规模和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实现两岸经济的有效融合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邓敏  王敏娟 《亚太经济》2012,(3):137-143
本文应用博弈论等研究方法,依据两岸同为WTO成员以及ECFA是WTO框架下的区域合作形式等客观事实,论证两岸经贸合作的法理依据及正常经贸关系,分析两岸建立正常经贸关系的现实基础及现存差距,界定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涵义,探寻消除差距、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和《中药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与实施,为两岸中医药产业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本文着重就当前海峡两岸中医药产业交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努力寻求两岸中医药产业合作发展的路径与可行方式,建立中医药交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与国际化。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直航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非 《亚太经济》2006,(5):110-113
在间接通航模式越来越无法适应客观形势发展需要的情况下,两岸直航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如能尽快实现两岸直航,台湾岛内的服务性企业就可以继续以台湾为基地,有效地为大陆台资生产性企业服务,形成一种全新的产业分工形态。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来,闽台文化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呈现出交流持续化、形式多样化、活动品牌化、机制常态化等特点。马英九上台执政以来,两岸文化交流出现了新的契机。鉴于此,福建在对台文化交流上应进一步发挥“五缘”优势,以更加灵活开放的对台政策,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先行。同时,有关方面应为两岸文化交流先行提供积极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是两岸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动力来自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和市场竞争因素。本文拟就两岸农产品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力、显示性比较优势等三个指标,对两岸农产品各自市场竞争优势进行技术评估,为探讨两岸农产品贸易前景和贸易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ECFA下海西对台进一步先行先试有其现实意义与必要性。实践中,在ECFA推进两岸整体层面的经贸活动自由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可根据当时的两岸经济条件与两岸经济关系发展需要,通过构建起ECFA下海西对台经贸活动自由化先行先试的运作平台,在两岸货物贸易自由化、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两岸资本投资自由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某些正在商谈或将要商谈的自由化与一体化内容。  相似文献   
8.
尽管从贸易理论,上来说学者们对投资和贸易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还是替代关系存在着争论,但是实证分析发现,1991-2009年间,台湾对大陆的直接投资带动了贸易的增长,存在着互补效应。而且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台湾自大陆进口与向大陆出口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两岸贸易增长势头强劲,有关驱动因素的考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着重阐述了两岸之间非贸易因素的内涵、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影响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本文认为,非贸易因素以其特有的方式左右着两岸经贸交往的发展态势与方向,应该充分利用其有利影响助推两岸贸易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台湾对大陆的直接投资与两岸贸易均取得长足发展。本文运用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1989—2009年台湾对大陆直接投资与两岸进出口贸易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相应的短期偏离调整机制。结果表明台湾对大陆直接投资与两岸贸易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内台湾对大陆直接投资与大陆对台湾出口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较快,而台湾对大陆直接投资与大陆自台湾进口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则极为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