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192篇
工业经济   10篇
计划管理   208篇
经济学   536篇
综合类   120篇
运输经济   15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95篇
农业经济   22篇
经济概况   2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能环保企业是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通过构建理论模型,以上海89家企业数据为基础,就开放式创新对节能环保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节能环保企业对开放式创新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但开放式创新对节能环保企业创新同时具有促进效应和替代效应,外部知识互动提升了节能环保企业创新绩效,也可能导致外部技术依赖;开放式创新在技术开发和创新成果转化上的影响存在差异,节能环保企业应结合不同创新阶段和企业自身特征有效开展外部创新合作;开放式创新需建立在企业内部创新投入的基础之上,节能环保企业应重视内部创新投入与外部技术消化吸收,实现内外部创新要素叠加。  相似文献   
2.
企业创新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受到管理层意愿的影响,因而需要对内部经营者的权力进行制衡。以2010-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管理层权力制衡强度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以及不同债务约束情境下高商业信用配置、高负债水平的调节效应,此外,还考察了产权性质的差异化影响。研究表明,管理层权力制衡强度越大,企业创新投资水平越高;高商业信用强化了该促进作用,而高负债水平弱化了该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制衡强度与企业创新投资的关系在民企中更显著;国企能够更好地获得和运用商业信用,使其高商业信用对该关系的强化效应更显著;民企具有更强的债务约束,其高负债水平对该关系的弱化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不仅要重视内部创新力量,同时需要依托外部力量,充分发挥外部知识资源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基于认知行为理论,采用多元层次回归和Bootstrap方法,分析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知识共享和供应链协同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结果发现: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对知识共享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知识共享在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与技术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供应链协同正向调节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并正向调节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中层管理者视角出发,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理论,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构建国有企业探索性内创业过程机制模型,并动态阐述中层管理者推动下国有企业探索性内创业的3个战略阶段:动机形成阶段、制度性筛选阶段和嵌入性销售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政策红利不再、中层管理者个体创业导向引发国有企业探索性变革;中层管理者根据注意力配置机制,对探索性创业机会进行制度性筛选;通过制度、自我、同侪、高层管理者4个层次,实现国有企业注意力聚合,最终实现探索性内创业。结论不但丰富了企业内部创业相关研究,也为如何激发中层管理者在企业内部创业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5.
“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要求持续推进污染减排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基于2007年起排污费提高的政策冲击和2004-2013年工业企业污染数据,本文使用倍差法考察排污费提高的污染减排效果以及融资约束对政策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排污费提高后,污染排放水平显著下降,但产出也受到较大冲击;企业减排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大型企业主要通过降低污染强度的方式来降低污染排放,而中小型企业则主要采取降低生产规模的方式来降低污染排放;进一步基于环境投融资角度对企业减排行为的分析揭示,融资约束影响中小企业污染减排,加剧排污费提高对产出的影响。因此,提高绿色金融的环境投融资供给能力是促进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企业、企业家等微观主体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可通过对企业家信心的影响,进而对公司投资效率产生作用。基于中国2007—2016年40个季度A股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家信心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家信心增强或者货币政策宽松时会加剧过度投资,减轻投资不足;企业家信心减弱或者货币政策紧缩时可以有效抑制过度投资,但会加剧投资不足。其中,国有企业对企业家信心和货币政策松紧的敏感性更强。进一步,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也会通过货币政策和企业家信心的交互作用而发挥作用。这种作用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魏浩  巫俊 《金融研究》2018,459(9):91-106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通过进口贸易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随后,利用中国海关贸易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通过进口贸易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高,能够显著促进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创新。(2)从影响机制来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高,能够显著提升民营企业、专利密集型行业企业以及出口企业的进口规模,进而促进创新;能够显著提升民营企业和专利密集型行业企业的进口产品种类,进而促进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出口企业的进口产品质量,进而促进创新。中国正处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应重视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与进口贸易对我国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俊红  聂亮 《金融研究》2018,460(10):1-18
以往研究虽然关注了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却忽略了能源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改善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本文将环境变量纳入能源效率分析框架内,采用EBM-DEA模型测算了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并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路径依赖性;与未考虑环境污染相比,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更为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如果不考虑能源效率提升的环境污染改善效应,将会低估其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本文结论为提升中国能源效率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改进的知识宽度法测算企业专利质量,并以2007—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自然人大股东对企业专利质量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其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作为“强力监督者”,自然人大股东能够促进企业专利质量提高。但因为其角色由“强监督”转变为“搭便车”,故这种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和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中并不存在。进一步研究表明,促进作用是通过加强对经理人和研发人员的监督,减少其控制权下投机性创新策略,提升其工作努力程度实现的。研究结论为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We integrate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with stakeholder theory to examine the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Practices (ESP)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Latin America. We find that these firms primarily engage in ESP to succeed in export markets. We also find that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when firms demonstrate organizational agency by adopting complementary strategies such as obtaining international quality certifications to develop credibility among stakeholders. Lastly, their cause receives a further boost when they are based in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that are known for strong democratic voice and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In elucidating the interplay of strategy and institutions, we suggest the need to better integrate organizational agency into institutional theory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into stakeholder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