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5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法对劳动力供给究竟产生何种影响,目前国内尚无此问题微观角度的实证分析.本文采用个体跨期最优模型,通过计算劳动力供给跨期弹性,分析新法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力的跨期弹性变小.新法的实施达到了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和稳定劳动力供给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王胜利  郭颖 《特区经济》2010,(1):246-248
《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针对我国目前快速但无序发展的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相应规定,但仍存在缺陷,因此,应从完善立法、规范被派遣劳动者、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及政府的行为方面促进劳务派遣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是一种共享品,弥补了《劳动法》的制度漏洞,它以优化配置资源和增进社会福利为目的,符合李特尔"三重标准",体现了效率与公平分配合作收益的统一。该法促使就业情况反映真实的经济绩效,为守法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为劳务派遣提供了制度规范。一部分人对《劳动合同法》的误解、规避和抵制,不少都是利益作怪。实施中要注意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建立信誉档案,发挥工会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引发了许多争议,其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成为争议的焦点。企业基于自身的利益关系排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如果能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从长远看则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法》是一部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企业在劳动争议中是否处于主动地位取决于程序的合法性。企业应完善信息渠道,提高员工对规章制度的知晓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劳动合同法》实施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劳动合同法》下的劳务派遣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作了专门规定,促进了我国劳务派遣市场发展秩序的建立,给劳务派遣各方主体带来意义深远的影响。规范我国劳务派遣,应切实贯彻《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完善劳务派遣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劳务派遣的执法监督,构建对被派遣劳动者跟踪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制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3—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借助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动密集度不同的行业影响不同,识别了劳动力保护对以股价波动性衡量的企业风险的因果影响。结果显示,受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影响越大的企业,其股价波动性越小,即劳动力保护降低了企业风险。这一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排除同期其它政策的影响、使用不同方法计算企业风险和劳动密集度、使用平衡面板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会增加企业的杠杆率和违约概率,企业出于“风险规避”的动机会增加现金持有,以抓住未来的优良投资机会。由于国有企业对劳动力保护制度的执行度更强,杠杆率高和流动比率低的企业有更强的“风险规避”动机,因此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国有企业风险出现更大幅度的下降。本文的结论表明,在防范控制企业风险过程中,劳动力保护措施是可选的有效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社会习俗、文化、价值观等非正式约束与正式约束的不匹配,导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些非正式约束的限制主要表现在:关系经济降低了正式劳动合约的作用;集体主义制约了正式契约关系的拓展;等级制不利于建立平等的劳动契约关系;人治不利于劳动契约按法律的手段有效实施。正式制度只有在与非正式制度相容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我国劳动关系契约化中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不相适应会带来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它将影响我国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进程;影响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及其效果;它使劳动合同的作用难以发挥。  相似文献   
10.
吕红征 《价值工程》2010,29(34):288-288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正式编制的教职工很难满足高校不断发展的用人需要,形成高校内部规模较大的编制外劳务用工队伍。在新劳动合同法背景下,如何正确处理高校劳务用工人员劳动关系,避免用工风险,已经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高校人员结构及劳务用工人员劳动关系的现状,指出高校在处理劳务用工人员劳动关系方面应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为建立高校健康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