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Myint Moe Chi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Business》2019,26(3):329-354
AbstractThere remains academic debate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redible financial information and small firms’ access to diversified sources of financ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credible financial information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a country’s legal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 on the acces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to diversified sources of finance in 129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findings indicate positive impacts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a country’s legal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 on small firms’ access to diversified sources of finance. SMEs operating in a weak legal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 benefit more from providing credible financial information. The findings are robust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endogeneity of firms audit decision using a two-stage instrumental variable method. Our evidence suggests that firms’ credible signaling of the quality of their financial information helps reduce the adverse selection problem for finance suppliers, increasing small firms’ access to diversified sources of finance.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5—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的相关数据,本文验证了我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法律保护水平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超控制权收益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上市公司所处环境的市场化进程、法律保护水平与超控制权收益负相关。我们还发现对最终控制人的股权制衡程度越高,其所能获得的超控制权收益水平越低。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环境,进一步提高我国各地区的市场化水平,完善法制化水平,以及建立对最终控制人的股权制衡机制,对抑制控制性股东侵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法制环境、金融发展与企业长期债务融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别从长期负债比率和债务期限结构两个方面,从法与金融的视角考察了我国地区法制环境、金融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上市公司长期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区法制环境的改善并不能使上市公司获得更多的长期债务融资,地区法制环境和金融发展的水平越高,上市公司获得的长期债务融资越少,然而在法制环境比较好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却有助于上市公司获得更多的长期债务融资。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上市公司长期债务融资偏低的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5.
如何通过外部制度的安排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制度变迁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以2004-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R&D投入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R&D投入与制度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指数、法制环境指数、融资环境指数和产品市场环境指数与公司R&D投入水平显著正相关。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可以促进公司加大R&D投入,进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持续提高创新优势的源泉应包含较高的市场化程度、良好的法制和融资环境以及公平的产品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6.
法律环境、公司治理与利益侵占——基于中、美股票市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法律环境、公司治理与利益侵占的关系。我们以在美国上市的50家中国公司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同行业、同规模的标准选取在国内上市的50家中国公司作为配比样本,考察在中、美不同的法律环境下,两组样本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利益侵占程度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法律环境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同是否能够解释利益侵占程度的差异。实证研究发现,与在中国上市的同类公司相比,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具有更有利于投资者保护的治理结构安排,且利益侵占程度更小,法律环境和公司治理结构安排的不同都能够解释利益侵占程度的差异,但是法律环境的解释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