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6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基于1998~200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制造业内部生产结构调整角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外资进入对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对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多种稳健性检验以及克服了内生性问题的情况下仍然成立。文章进一步以城市间、产业间和企业间三种资源配置形态为影响机制,分析外资进入作用于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发现外资进入主要通过城市内产业间和企业间资源的再配置效应促进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其中前者具体表现为生产资源从中低技术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移,后者表现为持续生产企业间和企业进入退出间生产资源再配置。外资进入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来自非港澳台地区和以独资方式的外资进入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外资进入对内陆城市和高行政等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透视我国的品牌消灭式合资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随着我国的入世,外资加快了在我国的投资步伐,国内知名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并购已不鲜见。其中不乏成功的合作范例,但同时也有许多品牌在与外资合资后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有的甚至已从市场中消失。外商的故意压制现象的确大量存在,但有时却是一种正常的企业行为或企业文化冲突所致。深入、全面地剖析这一问题有利于我国引资事业健康、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引入模仿参数δ来衡量R&D容易被模仿的程度,对Joanna Poya-go-Theotoky(1998)的研究进行了拓展,验证了其基本结论的稳健性。此外,通过引入二次R&D成本函数,研究发现,混合双寡头与私人双寡头情况下的社会福利的比较是不确定的,除了依赖创新规模P以外,还取决于模仿参数d,即——(1)对于任意的d,创新规模越大,私人双寡头越倾向于占优混合双寡头,混合双寡头仅在创新规模较小的时候可能优于私人双寡头;(2)对于创新规模比较小的R&D,只有同时具备较容易的模仿程度,混合双寡头才会优于私人双寡头;(3)在不完全模仿(d≠1)的情况下,在R&D越来越容易被模仿的过程中,利率越高(低),私人双寡头优于混合双寡头的最低P值先上升(下降)后下降(上升)。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外直接投资二元边际概念,并对ALP(2015)二元边际分解模型进行改进,据此测算中国各省域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展边际。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从扩展边际的角度实证检验母国制度环境对中国OFDI的影响,同时基于资本的跨区、跨国流动替代性机制分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制度效应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省域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展边际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第二,政府的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能促进中国OFDI的扩展边际,而母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法制建设不完善均会导致资本的外逃。中国对外投资的扩展边际同时存在"制度激励"和"制度逃逸"现象。第三,东部、中部和西部制度质量初始禀赋的不同使得部分地区资本的跨区流动对跨国流动形成完全或部分替代,三大区域OFDI的扩展边际因而呈现差异化的制度效应。东部具有更强的制度逃逸特征,中部的制度激励特征则更为明显,但西部这两种特征均未出现。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纺织业国内资本形成影响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2006年中国纺织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资本形成存在相同的变动趋势。理论分析认为,不同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企业有不同的产业关联度,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挤入效应。从纺织业的产业层面,本文发现1999~2006年外商直接投对中国国内资本形成不存在挤入效应。但是按不同来源地进行划分的经验分析结论是,港澳台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资本形成不存在挤入效应,其他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总体上存在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6.
FDI对我国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地区差异及动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检验了FDI对我国国内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FDI对我国国内投资的影响整体上为中性。分地区来看,FDI对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国内投资不存在显著的挤入挤出效应,但对西部地区的国内投资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此外,无论是在全国还是在东、中、西地区、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均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在和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国内企业的竞争力相对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7.
院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并给传统银行经营模式、盈利模式等带来很大冲击.在这个背景下,文章首先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视角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和不足及其对城商行的挑战;然后分析互联网金融时代,城市商业银行所具备的优势及机遇.最后认为如果城商行能够抓住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的精髓,不断进行创新,充分挖掘现有信息并开发供应链金融,使营销渠道、业务渠道等多样化,最终城商行必可化挑战为机遇.  相似文献   
8.
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1  
本文利用1998~2003年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对外资在中国创新能力方面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经验结果表明,外资对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有显著的正面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一些小型的创新项目上,如外观设计专利。对东、中、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未跨越促使外资产生显著正面溢出效应的发展门槛。总体而言,外资在东部地区产生的溢出效应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1997-2003年的数据,对知识资本模型进行了检验.中国对于大多数的投资国来说,是个熟练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大国,这决定了其数据更适合用来检验知识资本模型.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了知识资本模型,母国和东道国GDP的和以及熟练劳动力禀赋的差对跨国公司的活动规模是正面影响,而母国贸易成本、母国和东道国C.DP差的平方以及两国GDP之差与熟练劳动力禀赋差的交互项对跨国公司活动规模是负面影响.进一步的分析还得出了其他的一些结论:中国GDP的增加、中国和其他国家GDP的收敛会促进FDI流入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